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新篇章
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實踐之中。這一重要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觀點,深刻回答了新時代思想文化建設和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問題,譜寫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新篇章。
馬克思主義產生于西歐,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論活動是在德國、英國、法國等國進行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要立足中國大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拓展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內涵,從而使中國人民不僅從科學真理上認同馬克思主義,而且從文化上認同馬克思主義。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是建立在抽象的“必須”上,而是確實存在這種結合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就在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這種“高度的契合性”,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前提、理論依據,是兩者相結合的內在規定性。我們應當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為思維坐標,深入考察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契合之處,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使兩者融為一體,造就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這個新的文化生命體也就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
精神生產和文化創造有其自身特點,可以通過對不同文化形態合理因素的吸收、消化和再創造,造就新的文化形態。事實證明,一種富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態一定是突破了單一的文化系統、博采眾長而創新的文化生命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并闡述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的論斷,為破解“古今中西之爭”,為發展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開辟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和文化空間。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必須有分析、有鑒別地吸收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合理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新成果,我們要密切關注和研究,有分析、有鑒別,既不能采取一概排斥的態度,也不能搞全盤照搬?!眹怦R克思主義思潮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集中對資本主義進行文化批判。比如,西方馬克思主義依據馬克思主義的一些理論,根據當代資本主義的一些變化,把西方的社會危機理解為西方現代性的危機,把西方現代性的危機又理解為一種深層的文化危機,由此展開對當代資本主義的文化批判,而且這種文化批判貫穿在政治、經濟、日常生活等基本領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批判理論。盡管西方馬克思主義文化批判理論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甚至在某些方面偏離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但它對資本主義社會大眾文化的分析,對資產階級文化霸權的批判,對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的強調,能夠啟發我們更深入地理解西方現代化及其文化的本質特征,同時也能夠啟發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及其文化形態的世界歷史意義。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必須反映、體現全人類共同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在當代,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要真正在世界文化版圖中占據重要位置,真正成為一種世界文化,就不僅要體現自身的價值,而且要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作為關于人類解放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本身就蘊含著全人類共同價值。創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不僅應當反映、體現中華民族的核心價值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而且應當彰顯全人類共同價值,從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形成的習近平文化思想,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極大深化了對中國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譜寫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新篇章,昭示著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北京師范大學原副校長 楊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