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文明之花在秦東大地熠熠生輝-中國文明網
陜西渭南:文明之花在秦東大地熠熠生輝
發表時間:2024-01-1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渭南位于渭河兩岸、華山腳下,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在這里,大街小巷整修如新;在這里,志愿服務暖人心懷;在這里,文明風貌向善向好;在這里,紅色印記入腦入心……

  近年來,陜西省渭南市堅持將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作為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的重大舉措,突出城市硬件建設與軟件提升并重、中心城區與城鄉一體并重、全面提升與注重細節并重,持續鞏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紅色文化浸潤城市文明

  一處處紅色景點、一個個革命故事、一條條紅色印記,遍布著永不褪色的紅色精神;這里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鮮活生動的教科書,是補足黨員干部精神之鈣的營養劑,是激勵秦東兒女奮勇向前的指向標。

  渭南市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和紅色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精神血脈?! ?/p>

大型秦腔現代戲《根據地》劇照(2023年10月12日攝)。新華網發(郭曉鴿 攝)

  “我們編排《根據地》的初衷就是通過運用豐富的舞臺燈光和精彩的演出功底,重現那段激情、熱血革命歲月,引導當代年輕黨員和群眾從老一輩的革命精神中汲取養分和力量,更好地為黨的建設服務!”渭南秦腔劇團團長代九奎介紹。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進一步讓廣大群眾在紅色故事中感悟精神力量,堅定跟黨走、感黨恩的信念和決心,渭南市還精心推出了《鄉音秦韻憶黨史》等紅色欄目和“秦東革命星火之旅”等紅色旅游線路,引導黨員干部不斷探尋紅色足跡,堅定為民初心。

  培根鑄魂凝聚文明力量

  “渭南市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心聚魂的基礎工程抓緊抓好,表彰‘群眾最滿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項目’48個,吸引參與群眾195萬人次。持續加大先進典型培育選樹,1人榮獲‘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3人榮獲‘陜西省第七屆道德模范’,44人榮登省級以上‘好人榜’?!蔽寄鲜形拿鬓k主要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

  文明實踐是精神文明建設的載體,唯有貼近群眾,全方位覆蓋百姓生活、工作,方能沁潤人心。

  據介紹,渭南市深入推進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3個、實踐所137個、實踐站2340個,延伸建成實踐基地80個、實踐點881個,累計注冊志愿者69.67萬人、志愿服務隊4851支,聚焦群眾需求,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形成了富平“懷德生日會”等特色品牌活動,不斷釋放文明實踐磁場效應?! ?/p>

2023年11月8日,渭南市富平縣留古鎮大眾村舉行“懷德生日會”。(渭南市富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自2019年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成后,我們先后組織開展了‘讓道德引領我們前行’、全國詩經隸書作品展等主題實踐活動,讓4萬余名群眾在此接受了道德洗禮。同時,我們先后舉辦志愿服務擂臺賽兩輪,打造‘耄耋笑臉+’、翰墨風韻、創新理論文藝巡演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20個,讓‘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成為文明新風尚?!蔽寄鲜泻详柨h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在韓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道:“韓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集展覽展示、交流培訓、文化活動、項目發布等功能為一體,我們要全力將其打造成傳播黨的聲音、傳承優秀文化、提供惠民服務、培育文明風尚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重要窗口和基層綜合服務平臺?!薄 ?/p>

  2023年5月,韓城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辦“陽光成長”關愛困境留守兒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培訓。新華網發(解偉龍 攝)

  多措并舉擦亮幸福底色

  渭南市始終堅持民生導向,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三覆蓋、四清零、五提升”行動和“六個專項整治”為抓手,集中補短板、提品質。

  ——新建公廁67座、城市書房12個,配置垃圾分類設施5000余套,30所中小學幼兒園建成投用,市級科技館建成開館。

  ——維修破損、坑洼道路28萬平方米,提升改造背街小巷22條,新增停車位7650個,打通“斷頭路”27條,289個老舊小區改造、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已開工50個。

  ——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102項民生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141個高頻事項實現“周末不打烊”服務。

  ——在渭南城區啟動多條道路雙修建設工程(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其中西南京路被列為渭南市住建局“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當成精品工程打造?! ?/p>

渭南市城區環境面貌(2020年8月攝)。新華網發(李沛華 攝)

  “這條路大修后寬了這么多,看著都美!”“最主要的是在路面下安裝了大口徑的雨污水管道,以后汛期積水可以大大緩解了,這真是為民辦實事呢?!?023年12月9日,渭南市臨渭區西南京路(金水路以東300米)主干道開始通行,周圍群眾連聲稱贊道。

  “咱渭南這幾年的變化確實大,好多斷頭路打通了,出行‘腸梗阻’現象越來越少;路面狀況不好的、容易積水的,從管道到路面進行全方位徹底改造,‘里子’‘面子’大升級,努力解決大家出行的各種問題;道路旁邊原來的邊角地、荒地,甚至破破爛爛的違章建筑,被一個個漂亮的公園廣場取代,現在生活在渭南,確實安逸舒適?!痹谖髂暇┞犯浇习嗟内w勇感慨道?! ?/p>

渭南市城區環境面貌(2021年8月攝)。新華網發(彭一鵬 攝)

  持之以恒發展生態文明

  據了解,渭南市持續加大空氣污染防治,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持續好轉,截至2023年12月22日,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45天,較去年同期增加40天,六項污染物濃度呈現“四降一升一持平”;持續加大地表水斷面和飲用水水源水質監管,全市9個地表水國考斷面、25個市考斷面全部達到考核要求,納入國家考核的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合格率達到100%;持續加大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污染源頭治理,扎實開展黃河流域“清廢行動”,統籌開展固體廢物堆放、貯存、傾倒和填埋點位排查整治,積極實施歷史遺留廢渣治理項目,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保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曾經的吳家坡村是渭南市澄城縣寺前鎮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纳娇嘟?、溝壑遍布、地形破碎、沒路缺水,是典型的黃土高原臺塬地貌。十里八鄉都流傳著“吳家坡,窮窩窩,有女不嫁吳家坡”的歌謠。

  一切“點土成金”奇跡的發生,都緣于吳家坡水土保持流域治理項目的實施。打“綠色牌”,吃“生態飯”,荒山化綠海,十年時間,吳家坡村實現了生態之變,先后榮獲“國家森林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陜西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等榮譽。對當地干部群眾來說,持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干事創業的最大底氣?! ?/p>

澄城縣寺前鎮吳坡村村貌(2020年5月攝)。新華網發(郭鵬飛 攝)

  “20多年前我小的時候,跟著父親來到岸邊,我還記得地面是白花花的,鹽堿特別多,根本種不了地?!痹诖罄蟪貒覞竦毓珗@,大荔縣濕地保護中心主任李文斌告訴記者,在濕地公園建設前,這里還是一片鹽堿荒灘。

  近年來,大荔縣級各部門大力支持生態修復和生態補水,每年投放對水質有改善作用的魚類和水生植物,生態環境尤其是空氣濕度逐漸變好。同時,大力做好宣傳工作,著重宣傳濕地保護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周邊群眾濕地保護意識明顯提升。

  如今,濕地公園集湖泊濕地、沼澤濕地和人工濕地于一體,具有永久性咸水湖、季節性咸水湖、季節性咸水沼澤、內陸鹽沼、鹽田、庫塘濕地等多類型濕地資源,在生態、科研、文化、教育、休閑等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方面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p>

渭南市大荔朝邑國家濕地公園碧波蕩漾、水草相依(2022年6月攝)。新華網發(李建朝 攝)

  守正創新融合城鄉發展

  據了解,渭南市充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發揮中心城市輻射作用,加大縣(市)一體推進,以“八清一改”為重點,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7個、全國綠色村莊22個,133個村落入選國家和省級傳統村落名錄。同時修訂完善文明村鎮測評體系,評選表彰市級文明村鎮32個。

  走進合陽縣城關街道白靈村,一場別開生面的“耄耋笑臉+”志愿服務活動正在開展。據介紹,白靈村有100余位耄耋老人參加了此次活動,現場以理論宣講、政策宣傳、故事分享、文藝服務、書畫捐贈、拍攝照片等形式,用通俗的語言、暖人心的行動讓老人感受到黨的聲音就在身邊、黨的溫暖就在身邊、美好生活就在身邊?! ?/p>

2023年11月23日,合陽縣“耄耋笑臉+”志愿服務走進白靈村。(渭南市合陽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供圖)

  “我們村有鑼鼓隊,還有村級公園,大家的娛樂生活豐富多彩?!碧崞鹑缃翊謇锏木裎拿鹘ㄔO,村民趙培吉笑得合不攏嘴。文明實踐走進農村,多樣化的活動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欣賞到了精彩的文藝演出,更讓他們深刻領會到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和惠民政策,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p>

2023年11月23日,合陽縣城關街道白靈村鑼鼓隊正在表演。新華網發(雷幸 攝)

  文明鄉村不僅要“一時文明”更要“持久文明”,不僅要“一處文明”更要“處處文明”。

  村民住小區,收入靠產業,年年有分紅……韓城市金城街道晨鐘村地處新老城過渡帶上,曾是韓城有名的城鄉接合部,如今,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中國幸福村”等50多個榮譽稱號。

  “2003年,我們晨鐘村率先在全省進行村級產權制度改革,組建陜西晨鐘置業(集團)公司,使晨鐘村的經濟形成一區兩園五大行業18家企業的經濟發展新格局。經過10年的努力,共建設了4個高檔住宅小區,全體村民完成入住,過上了幸福的城市生活?!背跨姶逑嚓P負責人向記者介紹?! ?/p>

全國文明村韓城市金城街道晨鐘村村委會廣場全貌(2022年8月11日攝)。新華網發(王楠 攝)

  放眼如今的秦東大地,底蘊厚重、文明興盛,這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體現,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一場場活動、一個個事例、一句句稱贊,都烙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印記,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強。隨處可見的志愿服務活動和文明實踐活動所激發的向上、向善、向美力量,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養,城市的文明底色愈發鮮明,文明之花在秦東大地上熠熠生輝。(記者程丹 鐘云松 張倩)

【責任編輯:王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