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上,禮讓行人的車輛井然有序;餐館里,顧客自覺打包,“光盤”行動成為新風尚;街頭巷尾、田間地頭,總能看到一抹忙碌的“志愿紅”,用志愿服務擦亮“文明招牌”……這些風景線構成了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的文明藍圖。
近年來,西寧市城北區創新工作方法、聚焦民生改善、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作推進城市文明更新的有效路徑,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城市的文明底色更加鮮亮,美麗風景日益顯現。
讓文明實踐“觸手可及”

“阿姨,您這血壓有點偏高,日常飲食要注意清淡,多吃些水果蔬菜?!?月25日,湟水河畔社區開展“便民服務進社區 義診活動暖人心”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們為社區老人們測量血壓、血糖,并發放健康教育宣傳資料,耐心解答老人們提出的健康問題。
參加義診的老人紛紛表示,自從社區有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家門口就能享受貼心的診療服務和健康知識普及教育,對老年人來說方便又暖心。
湟水河畔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志愿‘紅’繪就文明‘綠’”“同飲一河水,共護母親河”等主題活動,在湟水河畔,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忙碌工作的身影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現在我們日子已經很幸福了,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描繪了更美好的藍圖,以后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搬幾個馬扎,和居民們面對面圍坐在一起;用一口鄉音,把“書面語”變成“口頭語”。這就是城北區家喻戶曉的“五老”宣講團,宣講員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群眾聚集在哪里,宣講就講到哪里。在讓黨員干部當好志愿者的同時,還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觸手可及”。
2023年以來,城北區依托7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題,發動各類宣講團、文藝騎兵、志愿服務等隊伍,開展六大類二十項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弘揚雷鋒精神 共建幸福北區”主題志愿服務活動,深入傳播志愿服務理念,提升市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讓志愿服務融入日常

“你好,現在是紅燈請稍等一下,亂穿馬路很危險,請自覺遵守交通規則?!痹诔潜眳^門源路十字路口,失去雙手的殘疾“文明使者”張生魁格外惹人眼。小草帽、紅馬甲和一個金屬哨是他上班時的所有裝備,不時吹響的哨聲就是他對不文明行為的警示。
城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開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工作培訓會,讓交通勸導員們掌握更專業的交通服務方法,把文明出行的理念帶給更多人。與此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針對轄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職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積極組織開展“學雷鋒關愛獨居老人”“志愿服務送關愛、送溫暖、送方便”等志愿服務系列活動。

中午12時,位于美麗水街社區的“幸福食堂”里已經熱鬧起來,志愿者們正在為老年人端上營養餐。老人們一邊等待就餐一邊拉著家常?!靶腋J程玫娘埐藘r錢不貴,菜色也好,飯后還可以讀書、讀報、下棋,我們吃飯方便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豐富了?!泵利愃稚鐓^李大爺邊吃邊說。美麗水街社區幸福食堂專為轄區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發放優惠券,志愿者們為出門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幸福食堂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了吃飯就餐場所,同時搭建了一個良好的鄰里交流互動平臺。
城北區以“幸福食堂”為載體,圍繞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精心打造“為老”志愿服務項目,給老年人提供了一個方便安心、舒適的休閑場所,老年幸福院內設立活動室、圖書室、樂器室、多媒體室、健身室和食堂,并扎實開展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活動,真正把“幸福食堂”辦成了“老人開心、子女安心、組織放心”的“三心”幸福工程。

走進大堡子鎮朱北村,漂亮的彩門、干凈整潔的道路、別具特色的文化墻,沿路鋪開的二層新民居,美麗的人居環境令人艷羨。
談起朱北村這些年來的變化,村民朱海富深有體會,在他的腦海中,之前的朱北村基礎設施條件差,村莊建設落后。這幾年,朱北村堅持把改善全村基礎設施作為環境整治的突破口,先后實施退院還路,村組道路硬化、村莊文化廣場建設、“一事一議”小巷道硬化、“清理三堆現象”等一批惠民項目,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優化升級,連續多年的努力,讓村莊的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在朱北村,有的黨員志愿者化身“宣講員”,進組入戶發放宣傳資料,向村民講解文明創建知識;有的黨員志愿者化身“監督員”,為推動農村“五治”工作貢獻力量;有的黨員志愿者化身“引導員”,引導居民從身邊小事做起,爭做文明人,共創文明城。
讓居民幸福感不斷提升

“這里曾是一排煤房,根本沒有休閑之地,出門地上潮濕,晚上黑燈瞎火。如今小區干凈整潔,房前屋后都種滿了綠植,安裝了健身器材,大家不出小區就可以鍛煉身體!”說起柴達木路木材廠家屬院的變化,小橋大街街道新海橋社區的周先生滿臉幸福。
柴達木路的木材廠家屬院是典型的老舊小區,由于歷史原因,院內煤棚亂搭亂建嚴重,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小區改造迫在眉睫。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小區居民主動參與拆除違建,為工程施工和整個小區環境改善奠定了基礎。改造后的老舊小區設施齊全、功能完備、服務到位,居民生活更便利、心情更舒暢。一張張洋溢著幸福的笑臉、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稱贊,充分說明老舊小區改造“改”到居民心坎上,讓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如今,步行5分鐘就能到幼兒園,10分鐘能到超市,12分鐘能到商場,15分鐘能到健身房;最近的銀行只要走3分鐘……15分鐘,不僅是一個時間數字,更是居住在城北區各個小區居民幸福感的標尺。
2023年以來,城北區積極爭取專項資金,計劃投資1.7億元,對小橋大街片區、建設巷片區等32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改造內容包括外墻保溫、屋面防水、更換窗戶、燃氣管網更新改造、排水管網改造、供電線路改造、道路恢復、便民服務設施等,一個又一個民生項目、重點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用,一個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一條條背街小巷精致如畫,一個個集貿市場提檔升級,一座座公共衛生間明亮整潔……干部群眾文明創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
而今,文明花開香滿園,同心掬得滿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