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生態優先 書寫綠色文章——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中國文明網

錨定生態優先 書寫綠色文章——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

發表時間:2023-12-25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初夏的阿拉爾,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美麗如畫的屯墾文化公園,現代化的居民小區,塔里木河穿城而過,猶如玉帶環繞;巍峨的雪山與一望無際的農田相映成趣,如詩如畫。

“靚麗生態顏值”的背后,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建師70年來,一代又一代一師人牢記初心使命,持續接力在沙漠戈壁植樹造林、補綠復綠,穩步開展退耕還林、防沙治沙等工作,筑起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

艱苦創業 戈壁成花園

第一師阿拉爾市位于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三河流域的沖積平原上,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這里是塔里木河起源地,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在這里形成“沙漠之門”。

郁郁蔥蔥的沙漠防護林。林國強攝

“當時這里一片荒蕪,滿眼都是白茫茫的鹽堿地,風一來漫天沙子,白天變黑夜,農作物補了一茬又一茬?!?7歲的支邊青年王洪榮老人說起進疆時的情景感慨萬分,“我們不等不靠,積極響應黨中央屯墾戍邊的號召,開渠引水、開荒治堿、覆土植綠?!?/span>

2002年,國務院批復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阿拉爾市,實行“師市合一”管理體制,由此進入大規模開發、建設阿拉爾的新時期。

2012年10月,阿拉爾市成立了園林綠化管理部門,專門負責園林綠化的規劃、設計、管理以及改造等。

環保工人在割草。阿迪力·艾尼 攝

“按照‘一街一風景、一路有景觀’要求,對城市內缺綠斷檔地段進行補植,鋪設草坪,清理不良喬灌木,用野花組合、金葉榆等填補視覺空白。并對重點段進行節點打造,讓市民切切實實感受到自己身邊的花草樹木更多更美了,城市更靚了,幸福指數更高了?!睅熓谐鞘泄芾砭謭@林綠化管理處副處長閆偉偉說。

“小區里,種著各式各樣的花,綠化得很漂亮;小區外,道路兩旁一排排梧桐樹郁郁蔥蔥,家門口就有小游園,是個大家閑暇放松的好去處?!卑⒗瓲柺惺忻窭瞵F瓊說。

群眾在釣魚。阿迪力·艾尼攝

藍天碧水、綠樹成蔭,隨著城市空間布局不斷優化、生態建設不斷加強,市民們休閑娛樂場地和設施越來越完善。師市建設了屯墾文化公園、濱河公園、胡楊河生態景觀公園等一批公園,還新修了不少城市綠道,沿著軍墾大道一路前行,每隔500米便可見到一座“微公園”,市民出了家門即可見綠。截至2022年年底,阿拉爾市建成區綠地總面積達到1358公頃,其中,公園綠地244.67公頃,綠地率達40.03%,綠化覆蓋率達到4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44平方米。阿拉爾市先后榮獲全國城市園林綠化先進集體、自治區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接續奮斗 大漠變綠洲

鏟土挖坑、彎腰扶苗、揮鍬填土……每年春秋植樹季節,師市各族干部職工群眾響應號召,積極投身到植樹造林活動中。

植樹造林、恢復生態、持續改善周邊環境,是師市多年來向沙漠要效益、向沙漠要綠色的靶向目標,也是地處沙漠以及荒漠化地區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那時候樹沒幾棵,還經常刮大風,風一到,幾米外什么都看不清。我們就在地頭種樹,種了死,死了又種,年年種?!睍r至今日,十一團花橋鎮三連退休職工楊洪修說起進疆時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十一團花橋鎮素有“沙漠之門”之稱,是師市離沙漠最近的團鎮,多年來這里的職工群眾在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曾經飽受風沙之苦。

2012年起,師市開始大規模推進國土綠化和防沙治沙工程,規劃建設沿沙漠邊緣寬100—400米、長84公里的大型生態防護林。

十一團花橋鎮連年發動干部職工群眾齊上陣,開展義務植樹大會戰,累計投入人工12萬多人次,資金3000萬余元,至今已造林20公里,面積0.65萬畝,栽種樹木143.83萬株。2022年8月,十一團花橋鎮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集體”稱號。

綠進沙退。林國強攝

十一團花橋鎮農業發展服務中心護林員夏萬林看護著團鎮境內15000畝生態林,定期對林帶進行放水、管護等,認真履行生態衛士職責。他說:“作為護林員,我們不僅要把樹種好,還要把它管理好,讓它們茁壯成長,發揮防風固沙作用,進一步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span>

師市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重視區域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把沙化土地治理工作作為生態建設和治理的主要內容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創新理念,引入社會資本,通過飛播技術提高沙化土地植被覆蓋率。飛播造林工作,是在沙堿嚴重,土質條件較差,造林難度大的區域進行大規模造林綠化、修復生態的一次全新嘗試,為師市類似地理條件的造林工作積累了經驗,對鞏固防沙治沙成果起到重要作用。

每年定期向塔克拉瑪干沙漠進行生態補水,綠色植被正在恢復。張濤攝

目前,師市綠洲已逐步向沙漠內部延伸,以綠洲外圍荒漠生態林、防風固沙基干林、綠洲內部農田防護林、居民區綠化林為主體的四級生態防護體系已經逐步構成,沙漠邊緣多層生態防護屏障已經成型。截至2022年底,師市森林面積達到229.82萬畝,人工生態林25.4萬畝,國家級天然林113.2萬畝。

師市深入貫徹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創新開展國土綠化,持續推進生態項目建設,推進重要生態領域執法督察,持續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突顯“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眼下,十四團金楊鎮的天鵝湖濕地公園,仿佛一塊橫臥在沙漠中的綠寶石。

漫步在濱水棧道,放眼望去,野鴨戲水、蘆葦飄蕩,澄澈的湖水,開闊的湖面毫無保留地將岸邊以及天上之景倒映在水中。游艇駛過,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道道波紋,勾勒出一幅湖天一色間的美麗生態畫卷。

“湖里的鳥類主要是天鵝、鸕鶿、白鷺、白頭黃鴨等,天鵝湖濕地公園面積擴大到600多畝,湖里水生動植物增加。今年開春時,來此地的各種水鳥數量近萬只?!碧禊Z湖濕地公園工作人員柴小麗細致地向游客介紹。

據了解,濕地具有涵養水源、凈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蓄洪防旱、調節氣候等重要生態功能,對維護團鎮的生態和水資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020年7月,新疆湖塘生態養殖模式構建與示范項目在天鵝湖濕地公園正式掛牌。該項目是塔里木大學承擔的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藍色糧倉科技創新專項的子課題,這為天鵝湖景區鹽堿水域環境綜合治理和漁業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芳草萋萋、水清魚肥、水鳥棲息……天鵝湖濕地正驗證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斷。

廢水利用 生態更健康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黨的十八大以來,師市聚焦打造“生態美”,全力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生態底色愈發亮麗。

師市通過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體系,不斷提高人居環境質量,環境空氣質量進一步得到改善,綠水青山釋放的生態紅利正在讓更多的人受益。

今年6月1日,阿拉爾市1路公交車司機張瑩濤開著新能源公交車行駛在馬路上。張瑩濤說:“新能源公交車不僅比傳統公交車節省15%的燃料,還減少了汽車尾氣的排放量,讓市民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span>

退休職工在小區綠化休息區唱歌。阿迪力·艾尼攝。

師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擺在重要戰略位置,強化綠色發展意識,著力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突出環境問題綜合整治為重點,積極推進大氣環境治理改善。

師市強化施工工地揚塵治理,渣土、物料運輸車輛全部安裝定位系統,阿拉爾市城區主次干道實行浮塵天噴霧、灑水降塵,強化機動車管控,嚴禁黃標車進入限行區域,有效治理大氣污染。

治理污水,環境越來越美。“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阿拉爾納污塘原有污染無害化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已全部完成并通過驗收,在沙漠邊緣,一片生態濕地已經成型?!睅熓猩鷳B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國鵬說。

王國鵬所說的阿拉爾納污塘原有污染無害化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位于十團昌安鎮境內,面積14平方公里,水域面積7平方公里左右,是原阿拉爾工業廢水經過污水處理后,在沙漠邊緣進行集中暫存累積形成的一片存在污染環境風險的區域。

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后,師市黨委結合實際,組織多方科學論證,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控源截污、內污治理、活水循環、生態修復”治理舉措,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推動塘內水質、生態環境等大為改善。徹底實現從“污水靠蒸發”向“清水變濕地”的轉變,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生態濕地就此躍入眼簾。

一師阿拉爾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到企業面對面宣傳生態環境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清潔生產排放相關政策。喬建林攝

在治理過程中,控源截污是治理的癥結所在,師市相關部門不定期對原有污染物進行采樣,掌握污染物治理和施工進度情況,及時為環境質量“把脈問診”,提供“治療”依據。

為將累積的環境問題徹底解決,全力整治塘內原有污染物,新疆塔里木農業綜合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引入新型的凈魔方材料,種植沉水、挺水植物,修復生態系統;對塘內水體COD(化學需氧量)、懸浮物、色度等指標進行對應的生物菌、凈水魔方、曝氣機的投放,來凈化坑塘水體,改善水質;對塘內原有污染水體進行治理。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塘內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已經達到綜合排放一級標準。

與此同時,阿拉爾市中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實施中水回用生態環保暫存池項目,以及人工濕地生態保護提升工程,對污水處理系統進行升級換代,實行自動化改造,做好相應的水質管控和監測等相關工作。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該公司廢水得到綜合利用,環境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據了解,上述中水回用生態環保暫存池可儲水1000萬立方米,用于植樹造林等,從而使行業的廢水和中水得到充分利用,讓沙漠變綠洲。2021年底,生態修復區域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種植面積已達4000多畝,人工濕地占地面積8500畝,郁郁蔥蔥的植被、濕地與戈壁荒灘形成鮮明對比。

2022年,師市全年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污水處理率100%,工業廢水中COD排放量、工業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工業煙塵排放總量、工業粉塵排放總量、工業固體廢物排放總量與五年前相比大幅降低,綜合利用率達98.3%。

截至目前,師市飲用水三類水質標準達標率100%;扣除沙塵天氣影響,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以上。

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如今的師市,已從黃沙漫漫的無垠沙海變為生機盎然的生態綠洲。未來,師市將繼續砥礪前行,書寫綠色發展新篇章。(張康、阿迪力·艾尼、逯江楠)

【責任編輯:王曉寧】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