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我們應該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諧共處,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增進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維護世界和平的紐帶。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全人類共同價值提供價值遵循。不同文明體文化底蘊各異,但存在著共同適用的價值尺度,也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堅持和平發展、崇尚公平正義、追求民主自由是中國共產黨尊重不同國家對價值實現路徑進行探索的成果,既尊重各民族國家文化和價值的特殊性,又致力于通過平等對話、交流互鑒最終獲得一致性共識,主張維護人類共同利益。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了立足于“文明優越論”“文明沖突論”倡導的“普世價值”,普遍被世界各國人民所接受,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價值遵循。文明的交流互鑒是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的路徑,有利于把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追求民主自由的價值力量凝聚起來,促進人類共同應對前進中的各種艱難險阻。
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文化交流互鑒既要傳播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展示充滿生機的當代文化。凝練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既承載中國文化印記又能進入國際文化語境。遵循分眾化、差異化傳播規律,根據不同國別、群體的不同特點,在春風化雨中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找準融通中外的話語共通點、受眾興趣點,把“宏大敘事”和“微觀視角”相結合,以小故事講好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時代。綜合應用網絡、電視、電影、戲劇等多平臺,以政府、主流媒體、智庫、學者為先鋒隊、主力軍,吸引更多的主體參與,最大限度地激發和釋放傳播潛能。
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平等原則,相互尊重彼此政治發展模式,既致力于本國治國理政探索,又加強交流互鑒,共同推動世界政治文明不斷向前發展。文明交流形成文明比較,通過文明比較認識到自身所短和他人所長,從而產生文明互動、借鑒他者的文明自覺。中華民族充分尊重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文明價值,秉持開放包容的態度,以虛懷若谷的氣度,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并結合中國實際加以運用,實現了文明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主動學習吸收國外一切先進文明成果,打開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新空間,使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成為可能、成為現實。堅決摒棄以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探討構建文明對話合作網絡,促進不同文明的人民相知相親、命運與共,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筑牢民心根基。(作者:畢鳳珊/鹽城師范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