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之濱,臘梅初綻,暗香浮動。近日,“文明中國看無錫”研討會在江蘇省無錫市舉行。研討會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圍繞“從無錫實踐看共同富裕和城鄉精神文明創建”主題分為領導致辭、主旨演講、圓桌對話三個環節。
“文明中國·看無錫”研討會現場。姜麗 攝
孟子有云:“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圣人有憂之,教以人倫?!弊怨乓詠?,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都是相互促進的關系,協調物質和精神文明的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每一個人共同努力的目標。近年來,江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扎實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努力構筑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推動社會文明程度穩步提升。
一個國家的昂揚前行,離不開強大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的生生不息,離不開豐潤的道德滋養。新華網相關負責人劉加文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十余年來,精神文明建設挺起了中國脊梁、激發了中國力量、引領了中國風尚。如今,更加堅定的主流價值、更加高揚的道德旗幟、更加清朗的社會風氣,聚合起中華兒女同心同德的磅礴偉力,構建起復興偉業的精神坐標。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國家隊”“主力軍”,新華網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共情共鳴的表達,向世界講好新時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故事,架起海內外溝通、聯系的橋梁,共同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文化遺產保護、文明交流互鑒,踐行全球文明倡議,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價值外化為精神,精神落實為方式。東南大學道德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龐俊來在發言中表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的無錫路徑,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實踐成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華大地上的生動寫照。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無錫要持續聚焦民生關切,辦好民生實事,不斷創新舉措,探索更多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無錫路徑”,用不斷發展的創新理念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日益增長的愿望。
“謀求物質富裕和精神富裕相互融合,是無錫推動共同富裕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方向?!标P于無錫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深刻實踐,光明日報江蘇記者站站長蘇雁從社會經濟、城鄉建設、文教醫療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她認為,共同富裕并非僅僅是經濟繁榮的象征,更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一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深度思考和持續努力的宏偉目標。讓人民享有更高水平的就業、醫療、教育、交通、居住、養老等各方面民生的公共供給,能為豐富人民精神生活打下基石、探索路徑、積累經驗。
“文明中國·看無錫”研討會現場。姜麗 攝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近年來,無錫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國、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繼續深化推進文明創建,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持續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著眼群眾訴求,回應群眾期盼,把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作為首要考量,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全方位、系統性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不斷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擦亮城市幸福生活底色。
在研討會圓桌對話環節,嘉賓們圍繞“新時代無錫精神文明建設的具體實踐與未來展望”進行了深入交流。各位嘉賓結合各自專業領域和工作實際,暢談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公民道德培育、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文化賦能社會發展等內容,既有理論層面的前瞻和升華,又有實踐層面的思考與建議,為繼續推進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無錫新實踐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路與智力支持,讓人深受啟發。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能促進全體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與會嘉賓一致認為,未來,無錫將繼續聚焦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改進創新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加快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奮力書寫“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江蘇新答卷,努力在建設中華文明中展現江蘇擔當、作出江蘇貢獻。(姜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