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名城盡顯文明底色——廣西桂林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匯聚強大精神力量綜述-中國文明網
山水名城盡顯文明底色——廣西桂林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匯聚強大精神力量綜述
發表時間:2023-12-1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無論你是否真正見過桂林的山水,它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河流、神奇的洞穴和壯麗的風景都是人們心中的仙境?!肮鹆稚剿滋煜隆背蔀橹袊幕吐糜蔚闹匾笳髦?。

  桂林市于2020年獲評全國文明城市,這一稱號既是這座城市多年馳而不息接力跑的一個里程碑,又是精神文明創建一個嶄新的起點。

  文明提升無止境,創城永遠在路上。2021年以來,桂林市堅持常態化創城機制,傳承傳統文化、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生態治理、發展文明旅游等工作走在廣西前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步,為桂林市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匯聚了強大精神力量。

  踐行“兩山”理念 繪好生態“山水長卷”

象鼻山景區(10月28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桂林山水甲天下”,漓江,正是這“甲天下”的神與魂。地處漓江黃金岸線上、握著“桂林城徽”象鼻山這張王牌,象山區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宜居城市,根本前提是呵護好這一片青山綠水。    為保護好令全世界心馳神往的桂林山水,象山區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走好可持續發展道路,加快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步伐,持之以恒推動生態治理,打響生態防治三大“攻堅戰”,讓廣大群眾分享桂林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象山區生態保護的“第一戰”,就是水污染防治。從2022年至今,象山區每月不少于一次對瓦窯水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開展巡察檢查工作,確保轄區飲用水水源安全。此外,象山區還組織開展城市建成區入河(湖)排污口排查工作,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排污口整治措施,有效管控各類入河污染物排放。

  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象山區加強煙花爆竹管控,開展餐飲油煙管控、禁用高污染燃料集中整治行動。象山區地域較大、人口較多,又是工業企業相對密集的一個老城區,環境問題多。為此,象山區政府因地制宜、寬嚴并濟,針對百姓切實關心的問題積極整改,造福于民。

  一江兩岸綠,是象山區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的最好見證和最佳成績。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象山區堅持生態服務與嚴管并重,通過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管理、嚴管勤查環境污染源、開展環境風險防范工作、指導企業減排降碳等,書寫經濟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時代新篇。

象鼻山景區(10月28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2022年1月31日開始,象鼻山景區正式全面免費開放,受到廣泛關注和好評。作為一個旅游城市,桂林作出這個決定實屬不易。對于象鼻山景區而言,沒有門票收入,又要保證景區的高水準常態化管理,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轉型發展的激勵和動力。

  桂林市緊緊圍繞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目標,以象鼻山景區免費開放為契機,積極探索開放式旅游消費新模式。

  在提升景區品質方面,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精細管理,讓城市處處是景、處處可賞;加大景區配套項目及公共設施投入,建設智慧景區,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游覽體驗。

  在發展綜合經濟方面,景區免費開放,帶動當地多個產業協同發展。如今,主題郵局成為游客必打卡之地,象鼻山造型的文創雪糕旺季時每天售出1500根,周邊餐飲場所也時常爆滿,漓江啤酒魚、醋血鴨等桂林特色菜品供不應求。目前,象山區正積極打造一批特色住宿、餐飲、購物、休閑企業,不斷提高游客的滿意度和市民的幸福感。

  一江碧水,兩岸秀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作為桂林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要成果,象鼻山景區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之路上邁上了新臺階。

  守護大美漓江 為文明旅游注入志愿力量

  資料圖:在漓江上,楊有發一邊劃著竹筏,一邊嫻熟地用撈簍將一個塑料袋撈起。(桂林文明辦供圖)

  在美麗的漓江邊,有這樣一位“漓江守護者”:他在漓江邊生活了大半輩子,他熱愛家鄉熱土、熱愛漓江風光,從年輕時就在心中暗暗許下“一定要保護好漓江”的誓言。69年的人生光陰已過,他在許多崗位工作過,但在“保護漓江的踐行者”這一崗位上,他始終如一,即便退休仍舊不計報酬,義務在漓江上清理垃圾——他就是楊有發。

  楊有發是陽朔縣楊堤鄉浪石村里第一批漓江保潔員。他每天早上無論刮風下雨,都要劃著竹筏出去為漓江保潔,負責6公里長的江面和河堤清潔工作。流水會帶來大量塑料瓶、爛衣服等,一些垃圾在水里臭氣彌漫,他也會強忍著惡心把它撈起,以免污染江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撿垃圾是一個“笨辦法”,而他十多年如一日撿垃圾,則是對自己熱愛家鄉的一種詮釋。

  2002年起,楊有發擔任浪石村黨支部書記。浪石村地理位置偏遠,村民收入來源少,越來越多的游客來漓江游船乘筏。村民們也逐漸加入旅游行業,有的開竹筏、有的當導游、有的在岸上販賣土特產,不少人通過旅游業實現發家致富。

  楊有發深知這一方綠水青山和游客們愉悅的旅游體驗就是他們最大的本錢,于是開始向當地村民宣傳環保和文明旅游的重要性,不厭其煩地向村民訴說。他的想法也獲得了村民的認可和支持。

  2014年之后,楊有發已經退休,不再是浪石村的村干部,也不再是保潔員,但守護漓江早已成為了他的習慣。只要有時間,楊有發就會乘著自己的小竹筏到江上“巡邏”,看到垃圾和漂浮物就會拿起工具進行打撈,看到亂丟垃圾、破壞花草等不文明行為都會上前勸阻。

  在楊有發看來,他對自己做的事情感到非常自豪。正是十多年如一日踐行“保護漓江”的諾言,才讓遠道而來的客人看到了美好的漓江山水,有了美好的體驗。

美麗的漓江山水(10月29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不僅是他,漓江兩岸還活躍著不少這樣的熱心志愿者。今年中秋國慶假期,漓江景區范圍內幫扶救助游客83人次,涌現拾金不昧、打撈落水物品等好人好事36件。

  陽朔志愿服務總隊組織發動各單位800余名志愿者,在十里畫廊、遇龍河景區碼頭、興坪古鎮等游客聚集點共設立20個旅游服務咨詢點,為來往游客提供藥品、雨傘、充電等便民服務,在各重要路段維護旅游秩序,各行政、事業單位停車場向社會免費開放。據統計,今年中秋國慶假期,陽朔縣共接待游客122.6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消費17.42億元。

  陽朔縣文明旅游志愿服務隊也持之以恒地為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貢獻志愿力量,漓江、遇龍河、千古情、如意峰等景區均設立志愿服務點,提供文明旅游宣傳、交通疏導、景點服務咨詢等志愿服務項目,旅游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據統計,2023年以來,陽朔縣共開展與旅游相關的志愿服務活動700余次,真正實現了將志愿服務送到廣大游客身邊。  

  下一步,陽朔縣志愿服務團隊將繼續探索文明旅游與志愿服務相結合的新路子,將志愿服務融入旅游一線,讓“志愿者之歌”響徹漓江兩畔。

  傳承傳統文化 打造“中國咖啡”新名片

  恭城油茶制作工藝獨特,具有提神醒腦、消食健胃、祛濕避瘴的功效(10月28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恭城油茶”是恭城瑤胞的一種傳統飲食文化,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恭城,家家戶戶都有打油茶待客的習俗,其制作工藝獨特,具有提神醒腦、消食健胃、祛濕避瘴的功效,成為瑤鄉健康長壽的“養生湯”。

  “一杯苦,二杯呷(方言,意為澀),三杯四杯好油茶?!庇筒枞肟谖⒖?,其次微澀,油茶不僅是桂林人日常生活中的美食,更是在非遺傳承與現代工業的碰撞中打造出的“中國咖啡”新名片。

  近年來,桂林市不斷加快國際旅游勝地建設步伐,也帶動了恭城的旅游體驗。恭城油茶更是名聲鵲起,芳名遠播,越來越多的人從世界各地慕名而來,只為品嘗那一碗小小油茶本真的味道。

  面對與日俱增的游客,恭城縣政府也是下足了功夫。2019年,恭城全面啟動油茶“萬畝原料基地、百億產業”計劃,進一步擴大茶葉、生姜等標準化種植規模,迸發新的市場活力直奔“百億產業”目標。

  近年來,恭城油茶知名度不斷提升,全面輻射帶動村民發展茶葉、生姜等農產品種植業,促進農民增收。恭城油茶產業逐漸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支柱產業。

  同時,恭城堅持文化、旅游與產業發展并舉,推動建設恭城瑤族博物館、油茶展示中心等設施,以節為媒持續舉辦恭城油茶文化節等活動。與此同時,恭城扎實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提檔升級,積極打造“一碗茶”休閑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油茶產業園,引進科研院所、大專院校開展項目合作,研發多種口味、不同功效的油茶系列產品,打造多樣“中國咖啡”品牌。    

  2022年11月29日,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桂林恭城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瑤族油茶習俗名列其中,這也是桂林非遺項目首次入選該名錄。

  此次申遺成功,是推動恭城茶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歷史性節點。近年來,恭城不斷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鑒,讓世界熟知恭城油茶,品味恭城油茶,傳承瑤族油茶習俗。如今,恭城油茶已形成全產業鏈條,走上了創新發展之路。

  拓展志愿服務 共治共享讓幸福落地

空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月28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社區是城市的最小“細胞”。近年來,桂林市各街道、社區充分發掘自身優勢,以人民需求為方向,創新基層服務方式,努力打造惠民服務新亮點,不斷解鎖百姓生活的“幸福密碼”。

  位于七星區漓東街道的空明社區是桂林市深入開展基層志愿服務的典型代表。多年來,該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探索志愿服務共治共享新模式,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先后被評為“桂林市學雷鋒志愿服務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桂林市最佳志愿服務黨組織”“廣西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空明社區黨委書記、主任夏改青向記者介紹空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10月28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燈泡壞了、馬桶堵了,居民都已習慣找社區志愿者?!笨彰魃鐓^黨委書記、主任夏改青介紹,有很多居民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務之后,自己也主動加入了志愿者隊伍行列?!叭巳藶槲?,我為人人。這是我們志愿者服務隊的服務精神。正是團結互助的奉獻精神,感染了身邊的人,社區志愿服務隊伍才越來越壯大?!毕母那嗾f。

  為精準匹配志愿服務與需求者,空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因應需求、積極創新,探索出心愿清單、服務菜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五單模式”,推出更貼近群眾的特色志愿服務,在志愿者和群眾需求之間開辟了一條對接精準的“綠色通道”。

  “五單模式”志愿服務機制破解了資源分散、各自為戰等志愿服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暢通了居民訴求渠道,建立了高效服務通道,做到“常規問題馬上辦、困難問題協商辦、復雜問題盯著辦”,對于打造志愿服務“標桿式”社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夏改青介紹,在空明社區2568名志愿者中,退休人員占了不少,他們雖然已經退休但依然有余力,也需要發光發熱的大舞臺。而社區志愿服務站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需求。

  空明社區推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新模式(10月28日攝)。新華網 劉娜 攝

  對此,空明社區還推行“時間銀行”互助養老新模式,按照“低齡時存時間,高齡時換服務”養老理念,鼓勵志愿者尤其是健康低齡老人為轄區內高齡、失能、失智、行動不便等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志愿服務,把服務時間儲存起來,待今后自己需要時,提取儲存的時間換取服務,形成一代幫一代,低齡扶高齡的波浪式互助養老良性循環。

  2023年3月4日,空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七星黨建主題廣場開展“紅娘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暨“緣隨心動”聯誼活動。(空明社區供圖)

  今年3月,空明社區一場“紅娘”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暨“緣隨心動”聯誼活動影響全城,桂林市首支“社區紅娘志愿服務隊”在空明社區正式成立。說起這支紅娘服務隊,背后還有一個小故事。

  轄區居民羅老先生有一個多年“心病”,想讓社區幫忙“治療”:羅老先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將年滿40歲,非常優秀能干,但是礙于性格內向,一直沒有處對象,他想著夏改青書記認識的人多,希望有合適的對象介紹給兒子。在了解相關情況后,夏改青想起之前來社區服務的志愿者小李,本著試一試的想法,就把小李介紹給了羅老先生的兒子,沒想到兩個年輕人一見鐘情。之后小情侶一起來社區做志愿者,并最終邁入了婚姻的殿堂。也正是這段美好姻緣的促成再次觸動夏改青最終決定在空明社區設立“紅娘”志愿服務項目。

  “空明社區以基層服務小切口解鎖幸福生活大民生,為適齡單身青年牽線搭橋,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擇偶觀、婚戀觀、家庭觀,使他們成為婚育新風的踐行者、家風家教的傳承者、文明城市的參與者、桂林發展的建設者?!毕母那嗾f。

  此外,空明社區還創建以社區黨委、轄區單位、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等為載體的“六方會商”工作機制,創新志愿服務形式,將社區居民緊緊聯系在一起,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風尚,營造了和諧幸福的社區生活氛圍。

  為推動市民提升文明素質,讓學模范、做好人、講文明、樹新風的熱潮興起在青山綠水間,近年來,桂林市舉辦了多項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主題活動,并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最美桂林人等20多類評選,選樹各類先進人物1000多名,持續舉辦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巡演巡講活動。如今,越來越多的桂林人正用文明的標尺,規范著自己的一言一行,用激情和活力展示著這座山水名城的文明底色。(劉娜 鐘奕)

【責任編輯:王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