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文明懂禮儀,如今新圩變了樣,歪風陋俗要不得。論婚嫁莫輕狂,天價彩禮要禁止……”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新圩鎮,朗朗上口的移風易俗快板書,人人都能說上幾句。近年來新圩鎮因地制宜整合資源,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基本布局,以農家書屋、廣播站、戲臺等為載體,積極推進移風易俗,涵養文明鄉風,成為梧州市推進移風易俗的一個縮影。

11月2日,廣西梧州市蒙山縣新圩鎮新圩村紅白事文明勸導志愿服務隊為群眾表演移風易俗快板書。鐘奕 攝
近年來,梧州市將移風易俗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重要內容,重點推進全市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圍繞推動鄉村“形、實、魂”協同發展的要求,成功打造25條新時代文明風景線,讓文明新風隨著鄉村振興的宣傳線、文旅線、產業線、交通線吹入千家萬戶,推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建立機制有序推進
梧州市建立協同、激勵等機制,保障移風易俗有序推進。梧州市委宣傳部、組織部聯合出臺《深入開展“星級文明戶”選樹工作意見》,按照“市指導、縣部署、鄉(鎮)組織、村實施”的工作原則,在全市廣大農村推廣“評星制”,全市年內已累計選樹星級文明戶11266戶。

9月21日,岑溪市歸義鎮金坡村村民通過“碼”上報平臺推薦上報身邊好人、移風易俗、就業資訊等信息。(廣西梧州市岑溪市文明辦供圖)
梧州市鄉村振興局協同市委政法委、市農業農村局積極推廣運用“清單制”“積分制”等鄉村治理方式,通過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并舉的獎懲標準,激發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內生動力,“清單式”“積分制”覆蓋率分別從年初的5.9%、1%上升到47.97%,54.82%。
岑溪市糯垌鎮綠云村試行推廣“綠色存折”“愛心存折”“紅色存折”三本存折制度,化干部“被動”為群眾“主動”,推動文明鄉風建設。
蒙山縣新圩鎮新圩村積極探索實施“3+N”新機制,在不斷完善聯村包點、村民自治、保障獎勵三個主要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創新一站兩網、集群制、示范帶動、社會參與等一批特色機制,推動移風易俗工作不斷向縱深拓展。
群眾自治 完善制度
“以前村里婚喪嫁娶辦宴席要宴請賓客三天,容易造成鋪張浪費,又加重村民經濟負擔?,F在‘一頓便飯式’喜宴請客,深受大家歡迎?!鄙n梧縣沙頭鎮塘灣村村民黃江點于今年9月舉辦了一場簡單的婚宴,獲得鄉親們的一致好評。
讓村里陳舊風氣得到真正轉變,得益于村里開展的群眾自治,和對“一約四會”制度的完善。
梧州市各鄉村積極完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架構,持續完善群眾性自治機制條例,將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協會、道德評議會“四會”建設納入文明村鎮創建重要內容,通過教育、規勸、批評、獎懲等方式推動婚喪禮俗倡導性標準的執行。

廣西梧州市蒼梧縣沙頭鎮塘灣村通過制定嬋更公約十六條“八要八不亂”,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系列行動,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鄉風。(廣西梧州市蒼梧縣文明辦供圖)
當前,蒼梧縣梨埠鎮料口村、岑溪市水汶鎮曾子村、藤縣嶺景鎮南榮村、蒙山縣蒙山鎮北樓村、萬秀區夏郢鎮鎮安村、長洲區長洲鎮泗洲村、龍圩區龍圩鎮念村等7個村已開展紅白理事會服務中心試點工作,落實紅白事登記制度,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的不良風氣。
多措并舉 革除陋習
梧州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立“1+10+N”志愿服務隊伍,以“推進移風易俗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組建各級文明勸導志愿服務隊,通過宣傳宣講、文藝演出等方式,引導廣大農村家庭自覺抵制天價彩禮、厚葬薄養、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
2023年,梧州市在蒙山縣、龍圩區、藤縣等地舉辦集體婚禮,共有21對新人用實際行動告別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婚禮陋習,倡導婚嫁新風。
梧州市還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廣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營造了移風易俗的濃厚范圍。
同時,梧州市加大宣教力度,用好融媒體中心、村廣播、宣傳欄、微信群等宣傳載體,綜合運用短視頻、圖解、海報等方式,引導群眾革除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推進移風易俗,倡導鄉風文明。

11月2日,廣西梧州蒙山縣新圩鎮一角。鐘奕 攝
文明潤梧城,入目皆新景。如今走在梧州市各地的街區鄉村,清新脫俗的文明風氣撲面而來,人與人之間純樸和諧,封建迷信、奢侈浪費的陋習減少了,崇尚科學、厲行節約的新事增多了,群眾用實際行動繪制了一幅全新的梧州移風易俗文明圖景。(賈園園 鐘奕 朱元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