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遵義調動各方力量,盤活各類資源,創新方式方法,統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設,在2021年實現了縣、鄉、村三級陣地全覆蓋,全市15個縣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54個文明實踐所、2082個文明實踐站不斷提質擴面、提檔升級,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精彩紛呈、遍地開花。
“小陣地”服務“大民生” 拉滿群眾幸福感

仁和苑社區老年大學的聲樂課現場。
清晨,遵義市匯川區仁和苑社區老年大學的聲樂課上,學員們滿懷深情地在老師的指揮下正練習歌曲《領航》,悠揚的音樂讓社區老年人們的退休生活不“褪色”,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仁和苑社區老年大學是遵義市第一所社區老年學校,作為仁和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一院五中心”陣地建設中的“老年活動中心”,教師隊伍全部由志愿者組成,“社區的人情味兒越來越濃了!”仁和苑社區老年大學校長夏一軍表示,社區老年大學的開設,讓為樂而來,為學而來的老年人都能發揮余熱,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

“紅領巾心向黨,紅色基因代代傳——仁和苑社區小喇叭開始廣播啦”主題文明實踐活動。
仁和苑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2231人,占比超過20%;14歲以下的青少年1381人,占比12.38%。為服務好“一老一幼”,仁和苑社區盤活用好各類陣地資源,充分利用場地和空間,建設成了由春風小院、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中心構成的“一院五中心”陣地,利用豐富的陣地資源,開展宣傳宣講、移風易俗、“最美樓棟”評選、“紅領巾心向黨,紅色基因代代傳——仁和苑社區小喇叭開始廣播啦”等各類主題文明實踐活動,通過“點單式”服務凝聚社區文明實踐共治力量,將社區內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打造成為了“一老一小”群體“家門口的快樂驛站”。
“小陣地”傳承紅色基因 構筑群眾精神家園

紅花崗區紀念館社區工作人員向游客和社區群眾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內容。
在紅花崗區紀念館社區的楊柳街上,路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總是引人駐足,轄區黨員群眾、商戶和游客可以在此了解黨的一大到黨的二十大輝煌歷程、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拔覀兝眯聲r代文明實踐長廊、奮斗者長廊等紅色陣地資源,開展講述紅色故事、打卡紅色景點等活動。同時,通過陣地共享,讓黨員群眾、游客可以隨時看、隨時聽,實現了教育陣地由室內向室外延伸、教育模式由封閉向開放轉型、教育對象由黨員向群眾普及?!奔o念館社區工作人員張美娟說。

紀念館社區利用社區活動室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刻鐘服務圈”,為轄區未成年人提供課后好去處。
紀念館社區地處遵義市中心城區,因遵義會議會址座落于此而得名,立足社區豐富的文化資源,紀念館社區有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與深化文明城市工作的有機融合,創新推出“紅色家園”陣地建設模式,打造出了集“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紅色義站”“會址先鋒服務崗”等服務陣地群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一刻鐘服務圈”,依托“紅色義務講解員”“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隊伍”等志愿服務力量,利用“一個人黨課”“先鋒黨課”“紅色夜?!薄凹t色讀書會”“紅色經典讀”等活動,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做好服務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講述遵義故事等工作,讓“會址旁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為集學習、活動、交流、展示、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開放式文明實踐陣地,潛移默化地將紅色基因根植于群眾心中。

紅花崗區紀念館社區工作人員向轄區未成年人介紹新時代文明實踐長廊內容。
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準送到群眾身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逐漸成為凝聚群眾、引導群眾的堅強陣地和廣闊舞臺,不斷豐富著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此感知文明溫度、共享文明成果,讓幸福感在家門口不斷升級。(采訪報道組:張殊凡 多彩貴州網 楊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