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廣西人文沃土,不斷深化文明培育主題、創新文明實踐形式、豐富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活力不斷提高,文明之花在八桂多彩綻放。近日,“文明中國”采訪報道組走進桂林、南寧、梧州,開展主題采訪報道活動,深入了解廣西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以及促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經驗舉措。
精神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生動的景象。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作為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廣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和根本任務,持續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滲透到建設壯美廣西的各領域、全過程。從見義勇為到拾金不昧,從志愿服務到愛崗敬業,從扶老攜幼到家庭孝慈和睦……崇德向善已成為八桂大地的文明標識,讓民族團結之花、精神文明之花爭鮮斗艷、絢麗綻放。
在廣西的集中采訪中,采訪報道組先后走訪了桂林國際融媒體中心、七星區空明社區、陽朔縣融媒體中心、南寧市國資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西鄉塘區石埠街道忠良村、岑溪市糯垌鎮綠云村、岑溪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蒙山縣夏宜瑤族鄉六海村等地,在鄉間步道、鄉村廣場、文化長廊、積分超市、志愿服務站、道德模范(中國好人)工作室……多角度多方位深入了解廣西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亮點和成效,以一域觀全貌,在煙火氣和多元文化中定格壯美廣西活力四溢的新風采,呈現生機勃勃的文明中國新圖景。
與文明同行,創文明之中國、文明之廣西。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是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綜合載體,主體在民,根基在民,血脈在民。行走在八桂大地,采訪報道組一路走一路看,近距離傾聽百姓幸福聲音,感受城鄉人民的新生活新面貌,感受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生動場景,感受各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以主題訪談、騎行直播、記者手記、采風圖集、系列短視頻等形式,講述新時代生動立體的文明廣西故事,展示新征程真實鮮活的文明廣西風采,呈現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如同崇德揚善的社會時政課,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傳播力,為道德“添磚”,為文明“加瓦”,讓文明中國激起更多向上向善、見賢思齊的力量。
從桂林到南寧再到梧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持續提升全區各族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細數發生在八桂大地的豐富實踐、鮮活案例,無不印證“德不厭小,點滴滋潤;善不拒微,聚沙成塔”的道理,無不表明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化自信自強永遠是砥礪前行的信念之基、力量之源。只有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不斷向“最后一公里”拓展延伸,讓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豐富起來,信仰堅定起來,才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堅強的思想保證、更強大的精神力量、更豐潤的道德滋養。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讓我們一起,燃亮文化自信自強之光,厚植德的情懷,激勵美的創造,進一步引導社會尚美向善,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并轉化為追夢圓夢的自覺追求和道德實踐,以八桂之光為文明中國添彩增輝,共同撐起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文明脊梁,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立體、多元的中國,一個可親、可敬、可愛的中國,一個攜手世界走向人類文明美好明天的中國。(廣西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