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墻繪頗有童趣,寬闊道路干凈整潔,休閑廣場里綠植生機盎然,涼亭里幾個象棋愛好者在博弈,室內活動陣地功能完善……走進寧夏銀川市金鳳區滿城北街街道中強巷社區,居民的生活好不愜意。
而在兩年前,這里還是基礎設施薄弱、環境衛生雜亂的老舊小區。兩年的時間,這里通過社區改造與軟性治理,將老銀川記憶融入其中,既保留了歷史面貌,又將多種新元素、新文化融入其中,形成鄰里守望相助的文化氛圍,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
“群眾提”“干部解”提升治理
“小區飛線充電比較多,存在安全隱患,咱們社區和物業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小區居民私設地鎖,影響業主停車!”“能不能為老年人多安裝一些休閑座椅?”在“左鄰右舍議事會”上,社區、物業、居民代表面對面交談,相關負責人現場解答居民疑惑,推動居民服務更加優質化、小區治理更加精細化。這樣的“點單會”社區每個月都會開幾次,這里傳出來的聲音,句句都是民生關切,成為了解民意、解決民需的有效途徑。

中強巷社區開展“群眾說事、干部解題”民主議事會。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今年以來,中強巷社區通過“黨建引領+五社聯動”治理體系,以“左鄰右里議事會”平臺開設“物業面對面”“鄰里嘮家?!睂?,解決拆小并大、水電氣暖、物業管理等實際問題50余個,以“群眾說事、干部解題”凝聚社會合力、提升治理效能,讓群眾參與治理有平臺、文明素養有提升。
文化浸潤留住人文記憶
站在“時光墻”前,社區居民郭老感慨道:“這張照片是我剛到寧夏時拍的。1965年,我離開故鄉支援大西北,一晃60年過去了,我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寧夏人,寧夏就是我的第二故鄉。一路走來,我見證了寧夏這些年日新月異的發展歷程?!毕窆线@樣來自五湖四海的支寧人還有很多,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老一輩人榜樣力量也激勵著當代青年勇立潮頭、接續奮斗。

中強巷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外圍時光墻展示。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為了更好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社區面向居民征集老照片打造“舊時光照片墻”,打造具有老廠房記憶的彩繪,讓居民重溫老新城這段工業記憶。同時實施“共享屋”改造、“幸福里”廣場美化等20余項小微提升工程,建成石榴籽亭、健康長廊、左鄰右舍議事廊等文化陣地,推動小區資源共建共享共用,凸現小區人文情懷和鄰里溫情,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激發文化活力、增強社區魅力,讓“老巷子”既能留住“老味道”,又迎來了新生機。
文明新風吹暖鄰里關系
“今天的鄰家宴特別好,我們互相了解,互相幫助,社區大家庭也會越來越溫暖?!闭抵星锛压?,明園小區十分熱鬧,社區主辦鄰家宴活動,居民們圍坐在一起品美味佳肴、敘鄰里情誼。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中強巷社區依托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舉辦社區鄰里節、文藝演出、趣味運動會、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進一步打破家庭的小圈子,為居民搭建相互溝通交流的平臺,營造“鄰里一家親”的溫暖氛圍。

中強巷社區開展“中秋百家宴 共‘煮’民族情”中秋主題活動。寧夏回族自治區文明辦供圖
依托“紅色微網格”載體,社區通過“及時雨”便民服務隊、“能人工作室”等,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個案服務、預約服務、代辦服務等精細化互助服務,實現社區從大眾化管理向個性化服務轉變。同時,還深入小區開展面對面、分眾化的特色志愿服務,開展醫療義診、應急救護知識講座、心理咨詢、家政服務等志愿服務,形成鄰里之間守望相助的社區文化氛圍。
以“新”換“心”。中強巷社區經歷由內而外的改造后,開始煥發新的生機,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到“觸手可及”的幸福。(采訪報道組:周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