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文明的內涵在沉淀中升華-中國文明網
記者手記:文明的內涵在沉淀中升華
發表時間:2023-11-17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每一座城市都承載著獨特的歷史與文明。位于華北平原中部的石家莊是一座古今兼顧、新舊傳承的城市:這里有16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定,這里有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度最大的單孔圓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等名勝古跡;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京津冀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北方重要的大商埠、全國性商貿會展中心城市之一。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人類的發展總是向著更加文明和美好的方向演進。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大潮中,石家莊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文明的含義。

  加大修繕力度 千年古建筑見證歷史變遷

  正定古城墻始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現為明代遺存,正定城內現存隋唐以來古建筑38處,文化燦爛,遺存豐厚。早在1937年,這里曾因日軍的炮火遭到徹底的破壞,再加風吹雨打,只剩下被損壞的樓體和斷壁殘垣的城墻。當地人提起這段過往無不扼腕嘆息,他們擔心曾經引以為豪的正定古城隨著時間和歷史的推移,被黃土掩埋,被世人遺忘。

  正定古城。新華網發(武志偉攝)

  為了讓古城重現當年風采,當地人可謂做了大量工作。

  2019年9月,河北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查批準了《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并且確定每年8月24日為“正定古城保護日”,以文件形式明確了古城保護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主要職責。

  近年來,正定縣始終把文明創建與古城保護有機融合,高質量完成陽和樓復建等24項古城保護風貌恢復提升工程,建成旺泉古街等3個特色街區,打造獨特古城夜色,“旅游興縣”迸發新活力。

  千年古城在新時代重新煥發生機,古城風貌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正定古城修復的故事只是一個縮影,今天的石家莊蘊含著豐富文化遺產,下轄的千年古縣就有6個,分別是元氏縣、趙縣、贊皇縣、行唐縣、井陘縣、靈壽縣。有屹立千年不倒的趙州橋,也有革命圣地西柏坡……這些歷史遺跡均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它們無言卻見證著歷史,成為一座城市文明的象征。

  培育內生動能 非遺項目豐富鄉村文化生活

  夜晚的山林靜謐安詳,月光灑在山林里,給樹木披上了朦朧的輕紗。井陘縣小作鎮政府的會議室正在召開一場以“繁榮鄉村文化”為主題的座談會,人聲鼎沸,熱鬧非凡??h委宣傳部、縣文化館、鄉鎮宣傳委員、文化站長以及村里的文化愛好者們參與了這場會議,他們就開展鄉村文化工作提出了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非遺傳承成為座談會熱議話題。據井陘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永亮介紹,井陘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分別是井陘拉花、井陘晉劇、桃林坪花臉社火和南張井老虎火。目前,井陘縣有2個晉劇團,100多名從業者,其中還有一位國家一級演員。此外,井陘縣還有35項省級非遺、73項市級非遺,非遺項目數量繁多。

  今年48歲的張永亮回憶自己在上小學6年級的時候,井陘拉花作為教學手段曾在全縣普及,當時很多人都會扭,今天卻面臨傳承困難的問題。其他非遺也遭遇同樣的境遇,有些甚至瀕臨失傳。

  通過深入走訪調研,井陘縣委宣傳部拿出了一套解決方案,明確了人員、場地、資金等關鍵性問題,讓非遺“傳”下去、“活”起來。

  10月14日,在井陘縣新時代文明實踐驛站,孩子們正在體驗面塑技藝,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石家莊市文明辦供圖)

  近年來,井陘縣常態化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將太平車、霸王鞭、漁家樂等60余項非遺引入課堂,融入教學。據統計,井陘縣培育各類非遺表演隊員3萬人、手工技藝人員4000多人,開展非遺進社區活動266次、進學?;顒?90次、進企業活動82次、進機關活動56次,有效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雪中送炭暖人心 在城市中傳遞愛的力量

  近年來,石家莊加快了城市化建設進程。行走在石家莊的大街小巷,可見幢幢高樓拔地而起,城市景象日新月異。如今的石家莊城市繁華,村莊美麗,老百姓的幸福感普遍提升。

  10月14日清晨,在“雪中炭愛心粥屋”門口,環衛工人、社區老人們正在排隊領取愛心早餐。新華網 李然 攝

  清晨6時許,石家莊市新華區“雪中炭愛心粥屋”門口排起了長隊。從2020年5月開始,這里每天都免費向當地環衛工人、社區老人、殘疾老人提供免費愛心早餐。自粥屋開辦以來,每天都有100多名環衛工人來這里吃愛心粥。一碗愛心粥,溫暖了一座城。

  城市里的環衛工人、社區老人需要關愛,鄉村的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同樣得到幫扶。距離“雪中炭愛心粥屋”38公里的井陘縣,建成了42個各具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小驛站”,拓展護老、育幼、洗衣、理發、文化傳播等服務功能,真正讓文明實踐的觸角延伸到群眾的家門口。

  據了解,井陘縣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驛站建設領導小組,文旅、教育、文聯、團委、婦聯、民政等部門聯合組建指導隊伍,每月組織2次專業指導,建立“專業指導+自愿參加”的運行機制,分別負責不同類型驛站的業務指導培訓。同時有效整合各類農村陣地、資金,以鄉村投入為主,縣財政以獎代補支持每個驛站5千元-2.5萬元不等。

  10月14日,井陘縣上安鎮白王莊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洗衣驛站正在晾曬洗好的衣服。(石家莊市文明辦供圖)

  在井陘縣上安鎮白王莊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洗衣驛站內,幾名身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分工明確,有的手腳麻利地將一摞摞臟衣服放進洗衣機中,有的則是負責晾曬清洗干凈的衣服。這個看似簡單的愛心洗衣驛站,溫暖了白王莊村近百名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心窩窩”。據統計,白王莊村愛心洗衣驛站累計為全村近100戶孤寡和80歲以上老人、留守兒童洗曬縫補衣服被褥1.2萬多件,實現了“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最生動注腳,也是衡量城市發展程度的標尺。石家莊在校園文明、街道整治、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均進行了很多有意義的探索實踐,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成現代化大都市,石家莊以極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不斷沉淀和豐富這座城市的文明內涵,城市在文明的滋養下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足,我們有理由相信它未來發展前景令人充滿期待。(記者趙丹)

【責任編輯:王爽】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