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推動文物考古事業創新發展
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我們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7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和文物保護與修復中心時,充分肯定了三星堆考古工作,得知我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考古工作后鼓勵“一輩子做成一件事挺不容易”。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言猶在耳,讓我備受鼓舞、備受感動。結合我的工作,簡要談幾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認識體會。
一是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考古工作重要指示,推動文物考古事業創新發展。新一輪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秉持“課題預設、保護同步、多學科融合、多團隊合作”的理念,組織40多個單位和機構參與,運用現代化考古大棚、發掘艙、野外考古和文物保護實驗室等,在灰燼層分析檢測、文物埋藏成因分析、生物脫氧核糖核酸檢測和絲綢、朱砂發現研究等方向創新突破,最大可能保留了文物埋藏時的原始信息。
二是積極開展中華文明探源,生動展現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三星堆青銅器、玉器的技術傳統均源自中原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大量的尊、罍等青銅器和璋、戈、琮等玉器與長江、黃河流域商文化同類器一致或相似,青銅人像造型也源于黃河、長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至夏商時期文化中的神面、神徽、神像圖案,成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實證。三星堆的青銅神樹、青銅神壇、黃金面具、青銅面具等則體現了在傳承基礎上的大膽創新。
三是以文傳聲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從1934年三星堆首次發掘,到1986年兩個“祭祀坑”的發現“一醒驚天下”,三星堆出土文物先后到16個國家、69個城市展出。三星堆文物創造了青銅時代最多的青銅雕像,最多的貼金面青銅人像,最多最大的青銅面具,最多的象牙以及最高的青銅神樹與單體人像等“世界之最”,已成為中國獨特的文化標識,成為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最佳名片之一。
四是保護傳承好珍貴文化遺產,讓文物活起來。社會大眾與考古人及時共享發掘保護的全過程,以中央主流媒體為主力的全媒體矩陣傳播點擊量超百億。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成開館,建筑設計大氣恢宏、文物展覽精益求精,文物保護科學嚴謹、新出土文物閃亮登場,開館三個多月已接待中外觀眾上百萬。
五是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努力推動三星堆文化保護傳承。制定“三星堆遺址考古工作總體方案”并加快實施,當下已組織多支考古隊伍入駐現場。我們還將參與推進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力量。(雷雨/三星堆博物館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