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推動群眾文化生活繁榮發展、樹立模范典型發揮引領作用……近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天津市濱海新區,近距離探訪天津濱海新區文明創建的做法經驗,感受濱海新區匯聚的文明力量。
文化浸潤,滋養濱城百姓精神世界
文化滋養豐盈著城市的精神力量。公共文化設施是展示文化建設成果的重要陣地、是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的重要場所,既延續著城市文化的靈魂和根基,也展現著城市文明的氣質和底色?! ?/p>

天津市濱海新區圖書館內部全景(9月24日攝)。新華網 鐘奕 攝
來到濱海新區圖書館,這座科技感十足的建筑形似一個巨大的眼睛,被稱為“濱海之眼”。圖書館內部,書架猶如層層白色的山峰向上延伸,階梯如朵朵海浪向遠處鋪開,完美詮釋了“書山有路,學海無涯”。
在圖書閱覽區,塘沽鹽場小學五年級的小讀者明慧珊桌前擺著一摞圖書。她說:“我喜歡看歷史、動物、科學、童話類的書籍,每周末都會跟家長一起來圖書館看書、借書,已經形成了習慣。在閱讀中記錄下喜歡的句子,學習、寫作時可以用到。我的父母也會在圖書館借書看?!薄 ?/p>

9月24日,小讀者明慧珊介紹她在圖書館借閱書籍和閱覽的感受。新華網 鐘奕 攝
此外,場館中穿著藍色馬甲、胸前帶著紅飄帶的小同學們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據場館負責人介紹,這是圖書館最具特色的“小小志愿者”,小志愿者們在接受上崗前的培訓和指導后,為游客讀者介紹講解圖書館設施、引導服務讀者參觀閱覽、協助圖書館工作人員整理擺放書籍等志愿服務。
來自生態實驗城小學六年級的李品諾同學說:“我在圖書館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好幾年了,只要放學、放假有時間了,都會來到這為游客介紹講解、整理圖書。我喜歡在圖書館做志愿者,既能幫助別人,也讓我更加了解圖書館。我還會繼續堅持的!”

9月24日,正在整理圖書的“小小志愿者”李品諾介紹她在圖書館的志愿活動和心得。新華網 鐘奕 攝

9月24日,小志愿者正在圖書館里進行志愿服務,幫助圖書管理員整理書架、擺放書籍。新華網 鐘奕 攝
近年來,濱海新區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的重要平臺,通過豐富的館藏資源、專業的信息服務,推出面向未成年人、輻射全區所有家庭的一系列閱讀活動,引導培育青少年的讀書習慣,以小帶大,以點帶面,推動全民閱讀,把個體的閱讀興趣培養為全民的閱讀愛好,滋養濱城百姓精神世界。
從圖書館出來,記者一行來到坐落在濱海新區的國家海洋博物館。據國家海洋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9年5月1日開放試運行以來,作為京津冀地區“流量密碼”熱門旅游打卡地,國家海洋博物館積極發揮博物館科普教育主陣地作用,在傳播海洋知識、普及海洋文化、提高公眾科學素質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并且,通過線上線下多場景、多模式打造品牌科普效應。
據了解,國家海洋博物館在線下打造一流科普設施、專業科普教育團隊,舉辦各種豐富多彩的線下活動;同時在線上打造科普品牌,推出聽海電臺、探海微視頻等10余個科普欄目,聚焦多主題、多場景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科學解釋,擴大科普宣傳效應?! ?/p>

9月24日,國家海洋博物館游客使用電子互動屏幕了解相關知識。新華網 鐘奕 攝

9月24日,游客沉浸式體驗國家海洋博物館的科普展示。新華網 鐘奕 攝
記者還看到在場館內活躍著這樣一群身影——他們身穿藍色馬甲,為觀眾提供更深入、更豐富的參觀體驗,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博物館的展品。據國家海洋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報名的2000多份志愿者申請表中,經過篩選培訓,最終形成了現在100多人的志愿者隊伍。
這些志愿者們依托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在不同領域對博物館的展品有著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能夠根據觀眾的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講解服務。一直從事航海技術工作的志愿者王文豐老師說:“我愛好天文導航和航海知識。在2019年成為志愿者后,每逢周末、節假日都會來做志愿講解服務,為觀眾普及天文、航海知識。我的講解得到了聽眾的認可,有很大的成就感,這是自我價值的體現。我也會因為這份志愿服務,去更深入地了解海洋知識,對自己也有進一步的提升。并且在這里收獲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帶動了家人和孩子對科普的興趣?!薄 ?/p>

9月24日,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志愿者王文豐老師向記者介紹志愿服務工作。新華網 鐘奕 攝

9月24日,國家海洋博物館的志愿者正在為參觀者進行科普講解。新華網 鐘奕 攝
“藍色”志愿服務,守護東疆碧海藍天
在東疆親海公園,東疆“藍色海灣”志愿服務隊正在開展清整公園環境衛生活動,志愿者們認真清理游客留下的垃圾,維護公園的整潔和美麗。同時,他們用親身行動感染帶動游客將垃圾帶走,共同維護海洋生態環境的清潔。在宣講環保知識的環節中,志愿者們向游客介紹了海洋生態系統的脆弱性和保護的重要性?! ?/p>

9月24日,東疆“藍色海灣”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正在認真清理垃圾。新華網 鐘奕 攝
在東疆海事局應急倉庫文明實踐基地,工作人員為記者介紹了應急設施及文明實踐活動開展情況。據了解,依托海巡船這一特色實踐載體的“衛海鋒舟”水上安全教育實踐基地是東疆海事局的重要文明品牌,為廣大中小學生量身定制了獨特的“1+4”水上安全實踐體驗模式,可以讓孩子們在海巡船船舶體驗教室、電子巡航體驗教室、無人機體驗教室和溢油應急設備庫體驗教室內學習到不同方面的知識,體會保護海洋的重要意義?! ?/p>

9月24日,記者參觀東疆海事局溢油應急設備庫,工作人員介紹相關設備。新華網 鐘奕 攝

圖為東疆海事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9月24日攝)。新華網 鐘奕 攝
在天津濱海藍天救援隊東疆工作站,記者了解到該救援隊成立于2020年5月,近年來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有67名骨干隊員和200多名志愿者,來自商人、律師、教師、醫生、公務員等各行各業。盡管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天津濱海藍天救援隊始終堅持著他們的信念和使命,已經成功執行了數百次救援任務,涵蓋了城市搜救、水域救援、山野救援等多個領域,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團隊精神。同時,救援隊還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常態化開展應急救援知識進學校、進社區的志愿服務宣教活動,普及生活中實用應急技巧,提高了市民應對突發意外傷害的處置能力?! ?/p>

9月24日,天津濱海藍天救援隊東疆工作站工作人員為記者介紹救援設備。新華網 于珊 攝

天津濱海藍天救援隊東疆工作站內的部分錦旗(9月24日攝)。新華網 于珊 攝
綠色創新,文明實踐點亮濱海生活
在“碳路先鋒 電亮濱城”于家堡雙碳創新充電站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記者了解到該充電站是天津市濱海新區規模最大的集中式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有77個充電車位。此外,基地以新區綠色產業發展為主題,通過室外充電站、“零碳”驛站、新能源汽車科普知識展區、室內展示發布展廳等區域,集科普、研討、展示等功能于一體,充分將能源綠色轉型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聯系,服務百姓體驗節能低碳生活新風尚,為廣大基層群眾開展綠色低碳活動提供了便捷良好的環境,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p>

9月24日,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分公司于家堡雙碳創新充電站的工作人員指導車主使用手機支付充電費用。新華網 于珊 攝
在充電站的黎明創新區內,記者看到了各種創新充電設備、便民充電設施。自動充電機器人伸出機械臂,自主移動到充電口位置自動插接充電,動作一氣呵成;自動送電機器人按照導航信息自主行駛至指定地點,利用自身儲能模塊為車輛提供充電和應急救援服務;移動共享充電樁、共享能源箱等系列創新成果分列設置,一個移動共享充電樁可以輻射6臺車。據了解,工作人員還在研發針對不同規格“六車位”的充電樁,在老舊小區有限的車位內具有更高的便利性和共享性,在滿足居民個性化充電需求的同時,提高使用效率,為老舊小區充電難、建樁難等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p>

9月24日,在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分公司于家堡雙碳創新充電站展示的自動充電機器人和自動送電機器人。新華網 鐘奕 攝

9月24日,國家電網天津濱海供電分公司于家堡雙碳創新充電站工作人員展示移動共享充電樁。新華網 于珊 攝
“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由全國道德模范、時代楷模張黎明發起建設,走進黎明創新工作室,里面擺放著十幾件與電力相關的發明——“急修專用工具箱”“絕緣操作桿”“可摘取式低壓刀閘”“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在創新展示廳,張黎明為大家展示了他的發明“九齒釘耙”——絕緣操作桿。這個看似簡單的操作工具,卻能夠使檢修人員在安裝防護罩時,有效與帶電部分絕緣,保證搶修人員的安全,提高電力設備維修的安全性和效率?! ?/p>

9月24日,在“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黎明創新工作室內,張黎明為大家展示了他的發明——絕緣操作桿。新華網 李晏 攝
以“好人標桿”引領社會道德風尚、“黎明之光”志愿服務品牌、“理論進萬家服務到萬戶”文明實踐項目等,“黎明出發 點亮萬家”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通過實施“宣講+服務”模式服務群眾,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幫助解決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企業用戶解生活之困、解思想之渴;并通過有序“請進來”,制定文明實踐基地活動月計劃,和依次邀請政府、學校、社區以及產業聯盟企業學習交流,分層分類制定“電力雙碳文明實踐”參觀方案、“小小科學家”參觀方案以及“政企產業聯盟”座談研討方案,多維度打造文明實踐電力路徑,傳播文明新風。
一城之美,始于顏值,源自治理,終于內涵。天津濱海新區以活力創新為引擎,以綠色發展為方向,以文明之光為靈魂,通過不斷豐富城市文化內涵、提升城市文化品質,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凝聚志愿服務力量,讓濱城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于珊 李晏 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