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物報:守護革命“火種” 傳承紅色基因-中國文明網
中國文物報:守護革命“火種” 傳承紅色基因
發表時間:2023-09-22 來源:中國文物報
字體:
打?。?/a>

  北京西城區文華胡同24號,有一座質樸的三合院,院里兩棵海棠樹枝葉繁茂,襯托出小院的靜謐清爽。這里是北京李大釗故居。1920年春天,李大釗先生租下這座小院,和家人在這里生活近四年,它是李大釗紅色記憶的重要見證。2020年3月,北京李大釗故居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展陳提升改造,于建黨百年之際對公眾重新開放?,F故居展陳分為“故居原狀陳列展”和“播火者——李大釗革命思想與實踐”專題展兩個部分。

北京李大釗故居

《播火者——李大釗革命思想與實踐》專題展展廳

  李大釗,字守常,河北樂亭人,是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青年時期,面對多災多難的祖國,李大釗憂國憂民,不停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1913年他東赴日本留學,并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學說。1916年回國,帶著赤子之心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宣傳民主、科學精神,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一員主將。曾在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兼經濟學教授,并參加《新青年》雜志編輯部的工作。1916年9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一號上發表了《青春》,文中寫道:“本其理性,加以努力,進前而勿顧后,背黑暗而向光明,為世界進文明,為人類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庇辛ぐl了當時大批愛國青年的救國熱情。他窮盡畢生精力在中國研究、宣傳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先后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

  為了求學和救國,李大釗常年漂泊,與家人兩地分離。租下文華胡同里的這間小院后,李大釗便將家人接來團聚,這間小院是李大釗和家人在北京生活最久的一處居所。小院坐北朝南,分為南北兩院,北院為李大釗及家人租住。其中北房是李大釗與趙紉蘭夫婦的堂屋和臥室,西廂房是李大釗的書房和會客室,東廂房是其長子李葆華的臥室和客房,東、西耳房是其長女李星華及次女李炎華、次子李光華等人臥室?!斑@是倒座三合院,院子大門朝北開,沒有南房,不成四合院規格。站在院中還可以發現,除正房是起脊建筑外,廂房和耳房都是平頂的。院子地面低于胡同路面,進院現在改為方便殘疾人出入的坡道,而在當時是下臺階,民間俗稱‘三級跳坑’,下雨天極易積水?!北本├畲筢摴示羽^長劉洋介紹道。

故居原狀陳列

  李大釗租住這里時已有一定社會地位,既擔任著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和教授,還兼職著四所大學的教授。根據文物資料顯示,他當時的收入是120塊大洋,多的時候月入可達近300塊大洋。在當時,幾塊大洋足夠維持普通家庭一個月生活開銷,李大釗有足夠的條件給家人和自己更富裕更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生活簡樸甚至清貧,是一位實實在在的“月光族”。他傾家紓難,不僅常常接濟貧寒學生,據后來統計他還將其收入近三分之二都用于支持革命活動。

  雪地里護送陳獨秀出京一輛騾車上,陳獨秀與李大釗“商討了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問題”,這就是廣傳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0年3月,李大釗領導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5月,陳獨秀領導成立了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8月,陳獨秀等在上海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10月,在李大釗的帶領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于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李大釗辦公室正式成立,取名為“共產黨小組”。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走進故居北房堂屋,中央擺放一張八仙桌,兩側各放一把椅子,靠北墻的條案兩端各擺一只撣瓶,中間擺著一臺老式座鐘,條案上方懸掛著一幅中堂畫。在中堂畫兩側懸掛著一副著名對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副對聯亦是李大釗一生精神風范的光輝寫照?!霸诖司幼∑陂g,李大釗寫就的文章總數占《李大釗全集》五卷本近三分之一,是他創作的黃金時期?!眲⒀笳f。這期間,李大釗寫下《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十月革命與中國人民》《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等文章。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李大釗代表黨中央指導北方工作,領導發動北方工農運動,參與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以極高的革命熱情研究、傳播和實踐馬克思主義,成為20世紀初中國革命的“播火者”。

  故居南院為“播火者——李大釗革命思想與實踐”專題展展廳?!安セ鹫摺币鉃椋翰ヱR克思主義思想之火,播共產黨創建之火,播中國革命實踐之火。劉洋介紹,展覽除前言和結束語外,分別從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和中國革命實踐的開拓者三個維度,重點展示李大釗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偉大貢獻。展出文物《史學要論》是故居館藏一級文物。1924年5月,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李大釗的《史學要論》一書,這是20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奠基石,也是李大釗史學思想的精粹之作?!爱敃r教授上課沒有固定教材,李大釗寫就《史學要論》后,去商務印書館印刷了一些,當作教材發給學生,因受眾量小、存世量少,因此顯得格外珍貴?!眲⒀蠼榻B道。

圖片

李大釗《史學要論》

  為將文明實踐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結合,助推西城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走深走實,2021年開始,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出品、西城區文化館出演的沉浸式實景劇《播火者》走進李大釗故居,定期志愿出演。參與演出的不僅有文化館內專業演員,也有北京部分學校中學生。劇中扮演趙紉蘭的演員李赫說:“我演趙紉蘭十余年了,現在我的女兒演李星華,每當走進這座院里,就感覺像回家一樣。這里曾是李大釗先生與妻兒生活在一起最溫馨快樂的地方?!惫示訒拷锹浞胖弥患芎谏举|舊風琴。據李星華回憶,這是一個夏天傍晚,李大釗帶著她和李葆華在頭發胡同的一間拍賣行里淘到的,并將其放在了書房的西墻下。閑暇時,李大釗會教孩子們唱歌?!坝幸惶焯炜旌诘臅r候,父親在書房里喊哥哥和我。我們跑進書房才知道他又要教我們唱歌,心都樂飛了?!崩钚侨A在《回憶父親李大釗》里寫道,這天,李大釗教孩子們唱的是《國際歌》和《少年先鋒隊歌》。百年后,透過真實的歷史場景和動人演繹,觀眾仿佛置身于百年前,感受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歲月。

  “沉浸式實景劇的演出效果非常好,讓觀眾印象深刻。但因故居場地有限,長期演出則影響觀眾參觀,結合演出經驗和當下現狀,未來我們計劃創新文物活化利用,打造沉浸式導覽劇《守常先生》,用演出配合講解,以‘家’這一主題為抓手,帶領觀眾走進大釗先生家中,感受大釗先生家的氛圍,讓紅色歷史故事更加貼近人們生活?!眲⒀笳f道。

沉浸式實景劇《播火者》

  為更好地發揮故居教育職能,深入開展紅色主題教育,今年4月,北京李大釗故居聯合西城區委宣傳部、西城區委黨史辦舉辦“鐵肩擔道義 妙手著文章——紀念李大釗同志英勇就義96周年”專題展北京巡展。展覽通過回顧李大釗同志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從中解讀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F已完成什剎海街道溫馨家園、“廣藝+”廣內市民文化中心、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育才學校、陶然亭小學、牛街黨群服務中心、北京北站等12個點位巡展工作,受益觀眾近28萬人。下一步,巡展還將繼續走進社區、企業和學校,充實人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地區黨員群眾凝聚力、向心力,共同推進西城思想政治建設、精神文明建設。

故居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

【責任編輯:王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