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宜春8月11日電(記者唐斕)7月19日至21日,“文明中國”主題采訪報道組走進江西省宜春市,近距離聆聽好人故事,感受榜樣的力量。
好人精神是社會文明的風尚標。宜春通過打造“好人之城”,以“好人標桿”引領社會道德風尚,營造人人學典型的良好氛圍,凝聚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張包春:踐行諾言是一生的責任

7月20日,張包春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68歲的張包春是江西省宜春市萬載縣雙橋鎮龍田村村民。他30年如一日,不遺余力堅持自辦廣播義務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堅持傳播文明新風,扭轉農村社會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不改初心,竭力幫助困難村民,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他把對鄰里鄉村、對黨的摯愛寫在綠水青山間,用善良、真誠與友愛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用實實在在的言行書寫了一位農村普通黨員的美麗詩篇。
張包春先后被授予“中國好人”“全國第四屆119先進個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先進個人”“全國最美家庭”“江西好人”“江西省道德模范”“江西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圖為7月20日拍攝的張包春生活和工作的三層小樓。一層為工作室,二層是居住的地方,三層是廣播站。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圖為7月20日拍攝的張包春獲得的獎章、證書和參加各種會議的證件。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圖為7月20日拍攝的張包春的廣播站。新華網記者

圖為7月20日拍攝的張包春平時用于流動廣播時使用的車。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唐斕 攝
吳文清:甘當鴻雁 愛灑深山

圖為7月20日拍攝的吳文清工作的郵政所外景。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吳文清,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江西省宜豐縣分公司雙峰郵政所郵遞員。他沿著父親的足跡,承擔著雙峰林場13個村和鄰鄉一個偏遠村的郵件投遞工作,31年如一日行走在深山的郵路上,為大山村落和山里的老人帶來了活力和便利,成為了村民們的依靠。
漫漫郵路,吳文清不知道走壞了多少雙鞋,騎壞了一輛又一輛自行車,先后報廢了5輛摩托車。他在大山里投遞了無數的報刊包裹,從來沒有出過錯。除了本職工作,吳文清還幫助村民從鎮上的超市代購油、菜、肉、豆腐、洗衣粉、菜種子等生活物品。
吳文清先后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江西郵政最佳投遞人員、“中國好人”、2022年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等稱號。

7月20日,吳文清的妻子正在分揀第二天需要送出的包裹。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圖為7月20日拍攝的吳文清需要給村民代購的商品明細。新華網記者 唐斕 攝

2021年9月28日,吳文清正在給村民送貨。(宜春市文明辦供圖)

2020年12月9日,吳文清正在幫助村民將商品搬進屋中。(宜春市文明辦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