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文明共識 共筑美好生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密云模式”-中國文明網
凝聚文明共識 共筑美好生活——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密云模式”
發表時間:2023-08-22 來源:新華網
字體:
打?。?/a>

  傳統文化盛宴送到百姓身邊、紅色志愿服務擦亮文明底色、護水保水行動彰顯生態惠民理念……近年來,北京市密云區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志愿服務融合發展的有效路徑,深化文明陣地建設,深入挖掘密云水庫文化,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打造成“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新思想文化陣地。

  將傳統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日常

  這是密云區鼓樓街道黨群服務中心文明實踐所(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網牛青攝

  “‘放棄高薪、毅然回國、從零開始、從頭再來’,總結萬步炎教授的這16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走進鼓樓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一場特別的黨課宣講正在進行。臺上,志愿者娓娓道來;臺下,觀眾聽得入神。

  2023年7月11日,密云區鼓樓街道文明實踐所開展黨課宣講活動。新華網牛青攝

  在鼓樓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活躍著一群“密云先鋒”志愿者。微黨課、打快板、二重唱……只要群眾喜歡什么,他們就用什么形式,將一條條嚴肅的理論宣傳講得繪聲繪色。他們中有機關在職黨員干部、社區黨員干部,有轄區非公企業職工,還有文藝愛好者,常態化帶頭宣傳政策理論,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類活動,創新采取“理論+百姓+文藝”宣講形式,用傳統文化手段、文藝演出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每到傳統佳節和重要節日,鼓樓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里豐富多彩的活動總能吸引大家參加,共話鄰里情:元宵節“歡樂猜燈謎巧手做花燈”活動,帶有各種謎題的彩色燈籠被高高懸掛在屋頂上方,吸引小朋友和家長駐足觀看,通過猜燈謎、現場制作紅燈籠,為轄區居民帶來一場精神文化盛宴;端午節“濃情端午”民俗講座上,知識科普、詩詞誦讀等活動讓群眾充分品味傳統民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兒童節“妙筆寫丹青同心繪未來”系列活動,小朋友們身著紅色國學漢服,共同誦讀《大學》中的節選章節,他們書寫的硬筆和毛筆字作品掛滿了文化廣場周圍,讓群眾在書畫藝術中感受“正心修身”精神內涵。

  2023年6月22日,“濃情端午”民俗講座吸引轄區群眾參加。資料圖(密云區宣傳部供圖)

  2023年5月28日,“妙筆寫丹青同心繪未來”迎六一活動開展。資料圖(密云區宣傳部供圖)

  鼓樓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通過經常組織群眾性文化活動,突出傳統節日習俗和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居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引導群眾增強文化自信,感悟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讓文明傳遞文明、讓實踐帶動實踐,繪就了群眾幸福生活的新圖景。

  一抹“橄欖綠”彰顯紅色志愿精神

  在果園街道瀾悅社區有這樣一支黨員先鋒隊---“橄欖綠志愿服務隊”,這支由社區退役軍人組成的隊伍充分發揮退伍軍人優勢,參與到社區的治理和服務中,確保退役老兵訴求有渠道、活動有場地、解困有平臺、作用有發揮,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紅色志愿服務活動,為轄區居民做實事、做好事。

  瀾悅社區“橄欖綠志愿服務隊”(2021年7月31日攝)。資料圖(果園街道瀾悅社區供圖)

  

  瀾悅社區退役軍人之家(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網記者劉威攝

  “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退役軍人,我先上!”每年一進入防汛期,接到上級的動員通知后,橄欖綠志愿服務隊的隊員們總是聞“汛”而動、主動請纓,迅速加入到清理雨水篦子、挖沙裝袋、搬運沙袋的隊列中。他們用警戒線、沙袋壘起防汛的堤壩,以雙手筑起防汛“安全墻”。

  2021年7月12日,瀾悅社區“橄欖綠志愿服務隊”參與防汛工作。資料圖(果園街道瀾悅社區供圖)

  2022年4月19日,瀾悅社區“橄欖綠志愿服務隊”門店日常巡查。資料圖(果園街道瀾悅社區供圖)

  “橄欖綠志愿服務隊”隊長王聯運總說“我是一名黨員,要充分發揮先鋒帶頭作用,我更是一名退役軍人,有什么任務請交給我,我保證完成任務”。

  老黨員郭大榮說“有什么困難我們搶在前面干,咱黨員老兵退伍不落伍、退役不褪色。我們要把部隊這種能吃苦、能戰斗、能奉獻的精神,發揚到社區志愿服務中,展現新時代退役軍人良好形象?!?/p>

  文明路上,瀾悅社區“橄欖綠志愿服務隊”成為密云全區紅色志愿服務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促進文明發展打造美麗尖巖

  溪翁莊鎮尖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網李然攝

  位于北京東北部的密云區溪翁莊鎮尖巖村,風景宜人、民風淳樸,被評為“全國文明村”。走進尖巖村,大樹下老人憩聊,孩子嬉鬧,這里村民居住條件舒適,業余生活也是豐富多彩。在這片生活場景中,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立足基層,像一束幽蘭,散發著“沁人心脾的芬芳”。

  溪翁莊鎮尖巖村文化墻(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網李然攝

  站在尖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門前,抬頭可見一道色彩艷麗、主題鮮明的文化墻。文化墻主要分為豐收圖景、農耕文化、文明禮儀、孝道傳承等主題。尖巖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王淑平告訴記者:“這道文化墻是近幾年由密云區政府、新華網等單位聯合共建的成果,整個墻以移民文化為主要內容,全長500余平方米。尖巖村這些年的發展史、水庫移民的奮斗史、水庫移民的奉獻和奮斗精神在這里面體現出來了,既教育了村民,也培養了小孩的文明習慣,在促進鄰里家庭和諧的同時有效提升全村精神文明建設?!?/p>

  溪翁莊鎮尖巖村西街特色民宿(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網李然攝

  白墻黛瓦,院落整齊。近年來,尖巖村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特色,將很多村民自家小院改造成特色民宿。來到尖巖村西街175號,民宿負責人劉寧告訴記者說:“我們村是‘移民第一村’,守護水庫是我們的責任。為了保護密云水庫,村里一直關停養殖業,后來鎮上挖掘村里的移民文化特色,推動民宿發展,讓村民有了新盼頭。我是一位密云‘媳婦’,嫁過來20多年了,家里一直都在從事鄉村旅游,從最開始的農家小院到現在的特色民宿,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變化?,F在,我們是一邊保水,一邊發展經濟。在經營中,我們把村子的文化也植入進來,讓游客體驗當地生活的同時,還能了解密云水庫文化,我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p>

  據了解,利用水庫旅游資源打造特色民宿,開發鄉土美食,不斷夯實鄉村振興基礎,在尖巖村,像這樣的特色民宿還有很多。

  2023年7月11日,王淑平介紹村子發展歷史。新華網李然攝

  在尖巖村鄉情村史館里,觀眾可以詳細了解村史文化、鄉村治理、特色產業情況?!霸谒畮旖ǔ傻?0多年里,尖巖村先后作出四次重要犧牲:舉村搬離故土;關閉灌溉水渠;退出網箱養魚和畜禽養殖。種麥子不成,養魚、養牲畜也不成。在這過程中,奉獻、探索、困惑、曲折、新生,伴隨著尖巖村一路走來。怎么樣靠水不吃水,同時又能讓村民過上好生活?”王淑平說,尖巖村在幾經摸索后,闖出了一條符合自身資源特色的發展道路。目前村里有“尖巖移民風情村”“特色栗子宴”兩個文化品牌。

  2023年7月11日,觀眾參觀尖巖村鄉情村史館。新華網李然攝

  文明是農村建設的靈魂。據悉,近年來尖巖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打造農村文化陣地,建設高規格文化廣場,最大限度為群眾提供提供閱讀和文藝活動的空間。尖巖村培育文化志愿者60余人,組建文體隊伍3支,成立40余人的文藝宣傳隊,自編自導自演快板、河北梆子、評劇、廣場舞等文藝節目。連續舉辦多屆尖巖村移民風情文化節,讓農民群眾成為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倡導者、踐行者。

  通過幾年的發展,尖巖村先后獲得全國文明村、首都綠色村莊等榮譽,從“落后窮山村”變身“美麗樣板村”,尖巖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弘揚水庫精神共享文明生活

  2023年7月11日,觀眾參觀密云水庫文化展覽展示中心。新華網李然攝

  “我一直惦念著密云水庫。當年修建密云水庫是為了防洪防澇,現在它作為北京重要的地表飲用水源地、水資源戰略儲備基地,已成為無價之寶……”在密云水庫文化展覽展示中心,眾多觀眾在講解員的解說中詳細了解水庫建庫史、移民史、奉獻史。

  展覽以水庫建設發展為主線,通過老照片、場景還原、多媒體互動、聲光電配合等多種手段,講述了密云水庫的前世今生?!盀榻鉀Q潮白河水患并破京津‘水荒’困局,1958年,由周恩來總理親自勘定壩址、京津冀20多萬民工參建的‘千年工程’密云水庫正式開建。經過艱苦奮戰,歷經700多個日日夜夜,密云水庫最終在1959年實現攔洪,次年9月建成,鑄就一座新中國歷史上的治水豐碑……”隨著工作人員介紹的不斷深入,一段段珍貴的歷史影像、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展現在眼前,展示密云人民建設和守護密云水庫作出的貢獻與努力。

  2023年7月11日,小講解員為觀眾介紹水庫發展史。新華網李然攝

  近年來,密云水庫文化展覽展示中心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新路徑,以“開展志愿服務,共享文明生活”為思路,邀請小學生參與志愿講解活動,讓展覽展示中心成為滿足中、小學生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平臺,從而激發廣大青少年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熱情。學生們通過觀摩學習、撰寫講解稿、練習講解等環節,從膽怯到勇敢、從生疏到熟練,講解能力不斷提升,自信也在展示中不斷增強。

  目前,展館已與密云二小、密云六小、信諾志愿服務隊等簽訂志愿服務協議,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

  密云二小的小講解員宋一澤分享時說:“講解員的工作并不是單純的背誦講解稿,更多在于它讓我們了解到修建水庫的不易。我們要從小做起,保護環境、節約用水,保護我們的綠水青山?!?/p>

  密云水庫文化展覽展示中心(2023年7月11日攝)。新華網李然攝

  據了解,密云水庫文化展覽展示中心于2020年密云水庫建成60周年之際修建而成,先后被命名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市級廉政教育基地、北京市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等稱號。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深入開展,展館立足自身優勢、充分盤活資源,自開館以來,共接待企事業單位團體等1000多場次,接待70000余人次,充分發揮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的宣傳作用。

  走得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當年留下永不褪色的精神,如今人流如織的鄉村文化旅游,紅色精神在這里代代相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密云區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密云模式”,堅定守護好密云水庫、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決心信心,凝聚文明共識,共筑美好生活。(記者 劉威 牛青 李然)

【責任編輯:王鈺】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