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愛要在一起”志愿服務品牌,建設“15分鐘志愿服務圈”,制定印發志愿服務激勵獎勵辦法等制度……近年來,寧夏銀川市多措并舉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群眾的需要在哪里,就把志愿服務的精神傳遞到哪里,把文明的火種帶到哪里。
打造志愿服務品牌 做精文明實踐活動
學校放假,家長上班不在家,孩子怎么辦?在興慶區大新鎮燕慶園社區,這個問題不再困擾家長。
“每天都有不同的特色課程,先寫一個小時的作業,有專門的老師答疑,然后進行課外實踐活動,上周學習了剪紙,這周制作陶藝,內容很豐富?!奔易⊙鄳c園社區的學生杜雨馨告訴記者,比起平時獨自在家,在暑托班里感覺更有意思一些,“在這里還能交到新朋友,讓假期過得豐富又快樂?!?/font>
燕慶園社區黨委書記徐鑫介紹,根據暑托班的課程安排,社區充分利用好各類資源,開設文化輔導和興趣拓展課程,把學生的暑假生活搬到社區來,讓學生享受一個愉快的暑假。
截至目前,興慶區97個村、社區96個點位的暑托班已有700余名學生參與其中。據了解,7月中旬以來,由興慶區文明辦、團委主辦的“文明實踐七彩假期”公益暑托班,依托興慶區各鄉鎮和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用豐富多彩的課程吸引學生在家門口度過開心快樂的暑假。
近年來,銀川市突出針對性、有效性和持續性,孵化培育“文明交通”“紅領巾課堂”“青春護航”“‘藍絲帶’維修救援”“鄰里一家親”“黨組織和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雙報告’”等群眾期盼、社會需要的志愿服務項目20余個,同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拓展提升工作成立助殘、科普、文化、青年等志愿服務聯盟19支,“微光義工”“雷鋒車隊”“愛如暖陽”“藍天救援隊”等20余支公益性社會組織常年活躍于城鄉。在一系列緊扣鄉村振興、基層社會治理、文明城市建設等重點任務且著眼長效的舉措下,銀川市“愛要一起”志愿服務品牌越擦越亮。
激勵機制激發活力 志愿服務遍地開花
金鳳區豐登鎮潤豐村的馬婷語小朋友有一把讓她頗為驕傲的三角尺,這把尺子是她從村里的鄉風文明實踐超市兌換而來的。每當村里組織青少年志愿服務活動,馬婷語都積極參與,村委會將記錄她的志愿服務情況并賦予積分,憑積分可在鄉風文明實踐超市兌換物品。在積分的激勵下,潤豐村的孩子們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
在金鳳區良田鎮植物園村,也有越來越多的村民在積分的激勵下成為了文明的踐行者。村民禹新棠說:“以前我們都是把一些生活垃圾放在院子里,影響環境衛生。村上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我們可以用垃圾兌換積分,再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大家都積極參與,環境衛生也變好了?!?/font>
據了解,近年來,銀川市制定印發志愿服務激勵獎勵辦法等制度,涵蓋星級評定、榮譽授予、享受服務、兌換物資等內容。同時,在市屬媒體開設專欄,強化對優秀志愿者及志愿服務項目、組織、社區等志愿服務先進典型的選樹宣傳,在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成積分超市415個,不斷提升志愿服務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15分鐘志愿服務圈”讓志愿服務融入日常
前幾天,家住西夏區北京西路街道金波路社區的梁月霞原本是到社區做退休認證的,結果發現社區“共享+小屋”內有閑置的縫紉機,于是立馬返回家中拿來些布做了套被罩。自去年建設“共享+小屋”以來,金波路社區已經接受了居民捐贈的400多件閑置物品,許多居民因為這些捐贈解決了生活難題。
作為金波路社區打造“15分鐘志愿服務圈”的其中一項內容,不僅居民能在這里各取所需,這里還是志愿者服務隊的“活動站”。退休職工寧飄灑是金波路社區880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員,她和志愿者服務隊的12名隊員為轄區50多位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務活動。80多歲的張文蘭老人是位獨居老人,兒女不在身邊,寧飄灑時不時就會來到老人家中,幫助老人買菜、收拾屋子,陪老人聊天。
為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銀川市把“健全志愿服務體系”作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重要任務之一,全力實施學雷鋒志愿服務驛站建設項目,在全市打造“15分鐘志愿服務圈”,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新建改建和盤活利用黨建陣地、文化設施、公園廣場、商場超市、醫院、學校、營業廳、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資源,優化布局、整合資源,打造了1300多個志愿服務驛站,同時在志愿者網站和手機微信小程序上推出志愿服務地圖,進一步方便百姓查找,讓志愿服務站點隨處可見,融入群眾生活的各個場景、滲透到各個方面。銀川市還依托志愿服務驛站開展更加精準的“菜單式”服務,在驛站內配備應急醫藥箱、飲水機、移動充電寶、雨傘、微波爐等便民設備,在驛站內和網站上設置“許愿墻”,群眾既可以將自己的需求曬出來尋求幫助,也可利用驛站為他人提供義務理發、書籍捐贈、交通引導、愛心早餐、垃圾分類指導等力所能及的服務。(銀川日報記者 李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