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作為文明鄉風建設、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抓手,用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文明實踐的“種子”種進百姓的心中,讓志愿服務活動在廣大干群的“精神世界”中“活”起來。
黎平縣孟彥鎮黨員干部開展農耕志愿服務活動。
“干”字當頭,當好“帶頭人”。鄉鎮黨委履職盡責當好“第一責任人”,帶領班子成員、村組干統籌謀劃、靠前指揮、先鋒引導,激勵黨員干部走在前面,模范發揮“頭雁效應”,深入開展“文明在行動·滿意在貴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公共文化等文明實踐活動,逐漸由政府“領著跑”方式變為群眾“自愿跑”模式。
“比”字引領,激發“新活力”。組織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干部、村組干部和基層黨員成立黨員、青年、巾幗等志愿服務隊,以鼓樓會、院壩會、花橋會、田坎會、新時代大講堂等為平臺,全面開展政策理論、鄉風文明、鄉村振興等文明實踐“大宣講”,采用“道德紅黑榜”“十星級文明戶”等評比舉措,逐漸由“別人引著做”向“自己主動做”轉化。
“引”字為先,把好“風向標”。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倡導移風易俗、鄉風文明建設、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農村誠信體系建設、農技科學普及、《民法典》宣傳等行動相融合,讓文明實踐活動走進文明講堂、校園課堂、田間地頭,引導干部群眾學深吃透、主動作為,積極向干部群眾傳播新思想。
“教”字發力,做好“助推器”。以“更新群眾觀念、幫助群眾致富”為著力點,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宣傳作用,組織農技人員組成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深入村寨講授科技知識、實用技術、職業技能等內容,滿足群眾“求知、求技、求富”欲望,幫助農村群眾解決生產難題,不斷增強廣大群眾致富“獲得感”。
黎平縣石門社區開展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
目前,黎平縣以“面面俱到”的文明實踐內容,推動志愿服務隊伍及志愿者“說到做到”,不斷提振干群“精氣神”,讓百姓在文明實踐中有“親勁”,在鄉村振興上有“干勁”。(詹家斌 趙永怡 吳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