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疫情發生后,青海省西寧市各級各類單位、志愿服務隊和志愿者與各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互聯互通,強化統籌協調,用“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工作模式,迅速凝聚起線上線下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依托社區黨建、綜治等網格資源,構建文明實踐網格,組織開展志愿式、專長式、點單式、結對式服務,在疫情防控中探索平戰結合的志愿服務路徑、提升志愿服務質量成色、踐行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精神,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在疫情防控中充分發揮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
“精度+速度+溫度”續寫工會抗疫篇章
以服務精度助紓困。面對近期多點散發的疫情態勢,市總工會聞令而動,組織全市各級工會摸底調查各個疫情防控卡點和核酸檢測點需求供給情況,精準確定工會服務疫情防控大局的著力點,以服務精度回應職工群眾急難愁盼,本輪疫情以來,省總工會已累計向市總工會下撥防疫資金230萬元,市總工會配套專項資金228萬元,省市縣(區)三級工會已投入523萬元開展防疫工作。以服務速度戰疫線。在節后疫情反撲關鍵階段,全市工會系統55名黨員志愿者火速融入社區文明實踐網格,分赴各疫情防控站點、核酸檢測點和物業小區等,以分秒必爭的速度投入到場地布置、核酸檢測、環境消殺、宣傳動員等各項防疫工作一線,凝聚起了基層一線抗疫防疫戰疫的強大力量。以服務溫度暖民心。在節后防疫服務過程中,工會黨員干部職工吸納各地志愿服務先進經驗做法,通過核查完善困難職工檔案信息,為服務卡點、核酸檢測點和物業小區中困難群眾、獨居老人、孕產婦、殘疾人等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志愿服務,開展送菜送物資到家、參與上門核酸檢測、宣傳心理疏導疫情防控知識等暖心服務,與轄區群眾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p>
發揮志愿力量 助力疫情防控
倉門街街道石坡街社區迅速行動,發揮文明實踐站開展志愿服務的樞紐平臺作用,組織社區干部職工和廣大志愿者牢牢守住“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社區防線。筑牢疫情“防控墻”。社區按照“網格+物業+志愿者”的工作模式,組建社區疫情防控志愿隊,為轄區6個網格分別配備15-25位志愿者,實現網格志愿者全覆蓋,迅速筑起疫情防控墻。勇做抗疫“排頭兵”。社區干部職工和黨員志愿者、青年團員志愿者、文明實踐聯點單位志愿者等多支志愿服務力量沖鋒在前,發揮連續作戰的作風,模范踐行疫情防控各項紀律規定、工作要求,讓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疫情防疫一線凝聚起強大文明實踐力量。織密健康“防護網”。150余名社區工作人員和各類志愿者化身“宣傳員”、“信息員”、“守門員”、“服務員”,宣傳引導居民做好自我管理,高效完成居民核酸檢測。逐戶上門進行人員篩查,掌握在戶人員情況,開展分類服務。對大型農貿市場,人員密集場所,外來人口眾多的區域等嚴防死守,做好信息登記、風險排查,守護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p>
網格化管理平臺服務疫情防控
創新構建疫情防控網。湟源縣巴燕鄉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建立“村內有網、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負其責”的機制,劃定每個行政村為大網格,每個社為中網格、每20戶農戶為小網格,由各村“兩委”成員、社長、黨員、志愿者分級擔任網格長和網格員,構建起牢固的疫情防控網。提早打通疫情服務鏈。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各網格長早安排、早行動,大網格長結合全村實際、細化分解防控任務,中網格長負責片區協調、上傳下達,小網格長具體落實每日線上線下排查登記、科普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駐村工作隊和村民志愿者組織對農戶詳細信息登記造冊、掌握老弱病殘等群體情況,動員群眾積極接種疫苗,提早暢通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有力渠道。凝聚應戰疫情“網格力”。疫情發生后,14個村的網格長和116名網格長和64名網格員迅速明確職責,進行網格責任包干,連夜完成9個采樣點科學規范布置,高效組織群眾核酸檢測快采快轉、應檢盡檢。督查并勸導群眾非必要不出戶,對下地干活農戶,簽訂承諾書,并落實“點對點”出行,對靜態管理的群眾、特殊困難群體進行“每日一詢”,保障生活物資和牲畜飼料,確保服務有力度更有溫度。(來源:文明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