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的沙坡尾木棧道,或在特色商店前拍照打卡,或在棧道上悠閑而坐,喝幾口熱茶、話幾句家?!@片宜居宜游宜商的文明街區,如今是福建省首條新時代文明實踐帶的核心地帶。
以思明區的沙坡尾文明街區為核心,向東西兩翼延伸,西至中山路、鼓浪嶼,東至胡里山炮臺、黃厝塔頭,圍繞鷺江兩岸……“風潮共海生——思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以六大主題場景,串聯起思明區的紅色舊遺址、文明街區、歷史文化遺產、道德模范館、文旅網紅打卡點等豐富的文明實踐資源,讓群眾樂于參與、便于參與,實現文明成果共建共治共享。

思明·文明學習時間宣講團成員為文明實踐帶代言。
打通空間 文明成果共建共治共享
在黃厝塔頭,經過一系列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后,寬敞雅致的文化廣場取代了臟亂差的菜市場,塔頭社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樣發生變化的還有社區文明風貌,通過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和理論宣傳、移風易俗,文明風尚在塔頭廣泛傳播。
在沙坡尾木棧道入口處,貼有醒目的《沙坡尾文明公約》,公約一旁掛著可敲響的文明鐘,吸引眾多游客駐足體驗。沙坡尾是廈門最古老的港口,2015年起,經過一系列有機更新項目,古老的港口翻新了舊時光?!叭缃竦纳称挛参拿鹘謪^已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導、商家聯盟、社會參與’的新模式?!鄙称挛采鐓^黨委書記許長忠說,在這里,適當跨店經營、商家自治等文明理念處處可見,“文明實踐+社會治理”的新格局,讓依港而興的漁港街區煥發文明光彩。
走進廈門總工會舊址,推開木門,參觀者一同走進一段90多年前波瀾壯闊的歷史。這里是福建省黨史學習教育參觀點,紅色資源激活文明實踐力量。在肅穆的展館中,參觀者駐足凝視,聆聽講解,追尋紅色印記,感受百年風云中的紅色力量。
在老劇場文化公園,三三兩兩的市民游客圍坐茶桌品茗,觀看非遺表演;漫步八市、大同路等老街,老廈門特色的商鋪飯館熱鬧非凡,參觀者沉浸其間,從老城最純粹的煙火氣中品讀“最撫凡人心”的文明真諦。
每一處文明的細節,都是“幸福思明”的生動注腳?!帮L潮共海生——思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串聯起了鷺江道沿線上六個各具特色的主題實踐場景,打造出全新的、群眾可參與的開放式、互動式、沉浸式文明實踐體驗。
“思明區轄內的文化遺產、紅色印跡、文明實踐創新陣地、文旅打卡點等文明實踐資源豐富?!L潮共海生——思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帶’這個項目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一次有益嘗試,旨在深入挖掘城市空間所承載的厚重底蘊的文明實踐資源,梳理現代生活文明實踐優勢特色,打通文明實踐開放共享空間,營造文明實踐場景濃厚氛圍,通過立體多元的文明實踐場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彼济鲄^文明辦主要負責人表示。

沙坡尾文明實踐主題新地標
多維覆蓋 精神文明建設常態長效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提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任務,并進一步提出改進創新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工作機制。
新時代文明實踐,是時代之需、使命所系、群眾所盼。近年來,思明區堅持文明創建“為民、惠民、靠民”,聚焦“全時全域、常態長效”,居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圍繞“高標準、系統性、常態化、嚴要求”的工作總要求,思明區不斷優化區創建指揮部工作機構,調整增設社區建設組、視頻專項組、宣傳及市民文明素養提升組。積極探索“一網統管·四辦協同”,推動問題整改“一次交辦、一次調度、一次反饋”閉環管理,用數字、信息賦能文明創建與城市精細化管理,為基層減負、創建增效。探索運用“盲評”測評方式,更加真實客觀掌握不同類型點位的日常管理水平,提高問題整改針對性。持續提高一線對新體系新標準的掌握和應用,思明全區共開展分批次、全覆蓋培訓506場。
為了讓文明理論宣講直抵人心,此前,思明區已陸續打造了“情景式”宣講、“青聽思享”青年宣講等品牌,成立“鼓浪芳華”情景劇宣講團,“青聽思享”青年宣講團,深挖生活中的生動故事,針對不同對象開展差異化宣講活動,實現理論宣講全面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八济鳌の拿鲗W習時間宣講團”成員危躍明說:“未來,我們將認真學習實踐帶的六大主題,萃取其中的精華,再進一步傳遞給我們的市民和游客,讓大家在體驗中更加了解思明的文明培育、文明實踐和文明創建?!?/p>
秉持“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的原則,思明區探索拓展活動載體,打造廈門市首個全國道德模范館,加強道德典范學習、宣傳、選樹工作;聚焦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文明實踐陣地,思明全區已建成“1+10+98+N”的立體式文明實踐網絡,持續深化文明IP矩陣。
數據顯示,2024年,思明區已廣泛開展第三屆思明文明生活時尚季、“思明習慣 文明有禮”2024年思明區市民文明素養再提升行動等主題活動3200余場,線上線下超1000萬人次關注。
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理論宣傳,一個個創新實踐陣地,一樁樁惠民實事落地……眼下,一條文明之帶在濱海思明如潮涌起、乘風而上,文明風潮共海生。(供稿:福建省委文明辦 廈門市文明辦 福建日報 通訊員:田圓 傅韜旭 薛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