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宣講送到田間地頭,文明新風吹遍鄉村社區,文明實踐活動精彩紛呈……
近年來,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工作,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量質雙提升,文明新風吹遍城鄉每個角落,融入尋常百姓生活。
陣地建設“活”起來 文明實踐“動”起來
2019年,沁源縣作為省級試點縣之一,率先踏上了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征程。沁源縣始終秉承以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為工作導向,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提檔升級。
目前,沁源縣已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全覆蓋,形成了中心統籌、所站聯動、星級引領、遍地開花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文明實踐陣地從傳統的“五大平臺”不斷延伸到景區、企業、小區、校園、田間地頭。
同時,線上陣地持續拓展。在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智慧云平臺、文明沁源公眾號的基礎上,今年5月,該縣開通了“文明沁源隨手拍”公眾號,自運行以來,關注人數已達三千余人,持續接受、處理群眾反映問題二百余條,進一步發揮了線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作用。
理論宣講“響”起來 為民服務“暖”起來
每天,沁源縣中峪鄉中峪村的鄉村大喇叭都會準時響起,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們通過大喇叭廣播,把黨的創新理論同生動事例相結合,用沁源話說給沁源人聽,以“小切口”講述“大道理”,讓群眾聽得懂、樂意聽。
同時,沁源縣組織動員黨員干部、退休講師、道德模范等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積極開展理論宣講活動,把黨的聲音送到群眾身邊。
交口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在村工作大學生成立學習“秘書團”理論宣講隊伍,將黨的創新理論和自己的農村工作經歷相結合,編排成節目,演給群眾看、唱給群眾聽。
觀音坪社區組建“百姓名嘴”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進小區、進校園向群眾宣傳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黨的創新理論送到群眾中。
據統計,2024年以來,全縣開展理論宣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240余場,受眾2.5萬余人次。
主題活動“樂”起來 時代新風“火”起來
手工編織、書畫創作、愛心義診、留影合照、衣物縫補……日前,長治市“我們的節日·重陽”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沁源專場在沁河鎮怡沁苑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舉行,在欣賞文藝演出之余,群眾可在文明集市選擇需要的服務,在家門口體驗文明實踐的便利。
韓洪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依托本地資源,積極組織黨員干部、學校師生開展“賡續紅色血脈 傳承革命精神”紅色研學活動。結合各地耕種時節,組織具有專業知識的志愿者向村民講解農業知識、注意事項,并參加義務勞動。
法中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在法中村草莓育苗種植基地和農戶一起裝基質、擺花盆、安裝滴灌帶、栽苗,現場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同時志愿者還向農戶宣講黨的政策,鼓勵他們通過勤勞的雙手致富。
今年以來,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謀劃,所、站上下聯動,開展教育服務、文藝文化、科技科普、健身體育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一百七十余場次。
多方合力“聚”起來 志愿服務“靚”起來
“你家今年秋季收入咋樣?生產、生活中還有哪些困難和問題……”日前,交口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秘書團”成員在轄區持續開展全覆蓋入戶走訪活動,了解他們的需求和訴求,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按照“8+N”組建模式,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總隊發展了由黨政機關、群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干部職工組成的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醫療健身等11類群眾急需的常備隊伍。各所(站)積極組織黨員、退休人員、鄉賢和鄉土文化人才參與其中。
沁源縣按照“群眾需求、發掘亮點、試點運行、形成項目、招募志愿者、項目推廣實施、評估效果、優化項目”的流程,建立了“文明萌動種子庫”“文明生長培育坊”“文明品牌群星館”,采用分眾化、精準化的志愿服務形式,不斷推出更多群眾歡迎的文明實踐服務“菜品”,形成了“紅鐮助農”“代理兒女”“太岳文藝輕騎兵”等一批群眾認可的品牌文明實踐服務項目,不斷提升服務層次和效益。
通過機制創新,實現了服務的精準送達,一項項聽民需、解民憂,富有特色、充滿溫度的文明實踐活動在沁源縣競相開展,不斷延伸“幸福生活半徑”。(供稿:山西省文明辦 上黨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