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數字化賦能文化強國建設-中國文明網

以數字化賦能文化強國建設

發表時間:2025-03-31 來源:中國文化報
字體:
打?。?/a>

  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強國建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數字技術對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意義。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我們需要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實現文化建設數字化賦能、信息化轉型。

  以數字化助力提升文化領域治理和宣傳能力。錨定建成文化強國戰略目標,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始終堅守文化建設正確方向,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不斷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發展壯大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一是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牢牢把握網上數字文化治理的社會主義前進方向,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廣泛宣傳,發揮大數據、區塊鏈、數字技術在基層治理中的高效功能。二是建立信息化條件下基層文化領域善治自治型治理模式。面向基層和個體構建數字化文化治理平臺,針對不同人口、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特點,制定治理框架和規則。三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新主流價值、主流輿論、主流文化的數字化宣傳內容和方法。深入基層調查了解當前社會熱點、難點和堵點,引導各級媒體,尤其自媒體和融媒體發出好聲音,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改進數字化宣傳方式方法,夯實信息化條件下基層文化領域治理的群眾基礎。

  以數字化助力賡續中華文脈。數字技術為賡續中華文脈提供了創新驅動,虛擬現實、5G、人工智能、數字孿生、云計算等為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賦能添彩。一是促進優秀文化資源數字化集成。我們需要推動數字內容創新發展,鼓勵對優質文化資源分門別類進行數字化轉化和開發;依托地方特色文化,開發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數字文化產品;進一步提高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等文化場館的數字化水平,帶動公共文化資源和數字技術融合發展。二是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我們需要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據庫和國家文化專網等平臺和工作基礎,建設物理分散、邏輯集中、政企互通、事企互聯、數據共享、安全可信的文化大數據體系。三是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度和覆蓋率。我們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和標識融入內容創作生產、創意設計、城鄉規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潛移默化助推中華文脈傳承賡續。

  以數字化助力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在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過程中,面對國際輿論的新格局新走勢,我們應加快構建多渠道、立體式對外傳播格局,加強適應新發展要求的國際傳播能力。隨著全球化和數字化迅猛發展,國際傳播和網絡外宣逐漸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重要渠道。在國際傳播和網絡外宣的過程中,會面臨智媒時代的技術更迭、跨文化傳播內容形式陳舊等困難和挑戰,這就需要更多地借助數字化手段。一是大力助推我國數字文化出口。我們可以挖掘中華老字號、傳統品牌、經典標識形象的文化內涵,推動傳統文化典籍、文物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的數字化精品出海;深度發揮國家文化出口骨干企業、重點項目的示范作用;培育面向國際的動漫、影視、出版、演藝、游戲等類型的文化原創品牌。二是優化中國故事精準“出?!蹦J胶颓?。我們需要分析世界各地受眾的文化喜好,研發針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特色數字文化產品;建設不同語種的語言服務基地,推進中國故事、中國智慧、中國聲音的全球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分眾化表達。三是創新應用新技術賦能國際傳播。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場景化應用,建構基于多模態場景的話語與敘事表達;積極引入數字人虛擬主播、5G超高清采集服務、5G云編輯等智能化工具,推動人與技術、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綜合利用短視頻、動漫、直播等傳播手段,講述有情感、有溫度的中國故事。(劉容/重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荃】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