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的繁盛、人類的進步,離不開求同存異、開放包容,離不開文明交流、互學互鑒”,“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當今世界,交流互鑒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延續發展至今的古老文明,歷久彌新,其現代力量在全球化浪潮中愈發凸顯。在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宏偉目標的關鍵時期,中華民族必須順應格局變化、緊跟時代發展、把握歷史主動,在交流互鑒中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
一、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的路徑邏輯
世界文明蘊含著各異的智慧火花、藝術瑰寶、思想精髓、社會風貌,彰顯著人類命運共同體場域中不同文明主體的獨特魅力。汲取人類文明一切優秀成果,推動中華文明在世界民族之林展現現代力量,就要堅持統籌“引進來”與“走出去”。
“引進來”與“走出去”互為一體,相輔相成。和羹之美,在于合異?!耙M來”,意味著中華民族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積極擁抱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汲取國內外先進的優秀文化成果。這不僅是對人類文明精華的汲取與吸收,更是對自身文化肌體的滋養與強化。歷史昭示我們,文明的交流與融合是推動社會進步與文明創新的不竭動力。封閉自守,只會讓文明之樹枯萎凋零,生氣全無;而開放交流,則能讓其枝繁葉茂,生機盎然?!白叱鋈ァ?,則是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讓世界更加了解中國,讓中華文明成為凝聚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情感的承載體和“發生器”。中華文明的海外傳播,不僅能夠增進國際間的理解和友誼,還能夠促進世界文明的多元疊加與共同繁榮,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引進來”與“走出去”融會貫通,相互促進。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交織,構成了文化開放與發展的動態平衡。一方面,“引進來”能夠借力借勢,是促進更好地“走出去”的基礎與前提。但不能囫圇吞棗、邯鄲學步、照抄照搬式地學習模仿,而應使之促進文化創新。另一方面,“走出去”能夠擴大影響,通過在國際舞臺的展示與交流,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優勢與不足,進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從而展現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價值觀念和文明體系。
二、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的內涵意蘊
中華文明現代力量根植于深厚的民族文化自信,彰顯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大敘事中。塑造自強、自信、自覺,可信、可愛、可敬,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是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意蘊內涵的應然觀照。
展現自強、自信、自覺的中國形象??v覽歷史,中華民族憑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氣,穿越重重困難,走出了一條獨特而輝煌的文明發展之路。這條文明發展之路,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出的風骨與神韻,也有革命文化激發出的剛健與激情,更有先進文化帶來的繁榮與興盛,它們共同鑄就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自信。這份植根于深厚文化積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高度自信,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中昭示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璀璨前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闭宫F中華文明現代力量,就是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展現中華文明更好走向世界、造福世界的中國形象。
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尚?,源于信息傳播的真實、客觀與全面,依托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的對外傳播機制;可愛,體現為我國勞動人民的可親面貌以及中國共產黨始終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可敬,彰顯于黨和國家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履行國際責任擔當的大國風范。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就要展現中國人民在世界民族之林以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根脈和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真實立場的“可信”形象,就要展現中國人民愛國圖強、團結奮斗的決心斗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攜手奔赴現代化的“可愛”形象,就要展現中國人民獨立自主、堅韌不拔的民族風骨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敬”形象。
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闭鎸?,植根于對事實的尊重與無偏見呈現,依托于開放透明的信息傳播體系;立體,體現在中華文化的多元性、社會發展的多維度以及人民生活的豐富多彩;全面,則要求展現中華文明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進步與成就。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就要對中華文明新氣象進行真實性表達、立體化闡釋、全景式呈現,要讓世界看到忠于實際的“真實”中國、多彩中國,看到歷史底蘊與現代風貌交相輝映、多元共融的“立體”中國,看到各領域協調發展、不斷追求卓越的“全面”中國。
三、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的實踐要求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框定了中華文明賡續發展的世界生態圈,中華民族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在全球文明對話中展現中華文明的現代力量,提升傳播格局和效能。
堅持意識形態的把舵定向。意識形態是文明的精神載體。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笆卣拍懿幻允Х较?、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敝袊伯a黨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肩負著引領和弘揚中華文明的時代責任。黨的領導決定文化的前進方向與發展道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沿著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向發展。面對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更需牢牢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只有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才能在交流互鑒中把牢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為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提供堅定支持和根本保證。
堅持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第二個結合”是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突破性的原理性貢獻。對于中華文明來說,“第二個結合”夯實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生命力的理論根基,塑強了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的發展路徑,凸顯了中國共產黨文化領導權的核心要義,是釋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的關鍵指針。中華文明現代力量涵養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浸潤于黨的百年奮斗過程,發展于新中國成立七十多年的風雨歷程,加速于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進程?!吨腥A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法》將“國家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明確為發展對外關系的保障。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自覺堅持“兩個結合”,為積淀、充實和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創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堅持文明立場的自信自覺。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敝袊浆F代化從中華文明中汲取了深厚的底蘊,同時為中華文明現代力量供給了實踐路徑、實現方式和發展基石。二者互動過程不僅強化了中華文明的主體性,還促使中華民族的歷史自信與文化自信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立足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超越西方現代化異化的發展路徑范式,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和特色彰顯。正因如此,中華民族能夠以更加昂揚從容的姿態屹立于世界之林。中華民族要保持對中華文明發展理想和文化價值的信心,激發中華文化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進而理直氣壯、不卑不亢地向世界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
堅持傳播效能的重構提質。傳播效能蘊涵著中華文明傳播力和影響力的雙重意蘊,顯現為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是生動展現中華文明現代力量的重要標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聚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因此,我們要引導世界了解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從源遠流長的歷史中認識中國、理解中國。要堅持創新技術加持和迭代科技賦能,不斷激發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活力和動能,打造實現分眾化表達的國際傳播精品,讓中華文明更加可觸可感。要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創新益于文化交流互鑒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用活用好中華文脈,圍繞國際關切,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要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指引,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促進雙邊多邊文明交流合作,擴大國際人文交流。(李成超/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鄒清宇/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