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已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這一背景下,探索一條推動全球文明交流與互鑒的道路顯得尤為重要。中國,這片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古老文明之地,其豐富多元、神秘雋永的東方文化令全球矚目,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紛至沓來。目前,中國已位居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入境旅游在促進經濟交流的同時,對文化交流也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
入境旅游與文旅融合的交織,使世界各地的游客能夠充分領略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也為中外文明的對話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它們共同繪就了一幅文明交流互鑒的壯麗畫卷,讓不同文明在交流中彼此學習、相互啟迪,對于推進全球文明美美與共、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深遠的意義。
文旅融合為文明交流互鑒提供新動力
在全球文明倡議的框架下,通過深入挖掘中國各地的文化內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蘊的旅游產品,文旅融合不僅豐富了旅游市場的供給,也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內涵。這種深度融合不僅讓海外游客在旅行中充分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有助于文化在世界的傳播與對話,也促進了文化在本土的傳承與創新,為文明交流互鑒提供了新動力。
例如,故宮近年來通過舉辦國際文化展覽、推出多語種文化導覽等方式,積極向海外游客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故宮還與凡爾賽宮等國際知名博物館開展合作,共同舉辦文化交流活動,推動中華文化與海外文化的交流互鑒。這不僅提升了故宮的國際影響力,也增加了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機會,進一步推動了文明交流互鑒的進程。
入境旅游架起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海外游客通過來中國旅游,親身體驗中國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從而增進對中華文明的認識。同時,入境旅游也為我國提供了一個展示自身文明成果、傳播文化價值觀的重要路徑。因為在旅游過程中,海外游客與本土居民、文化工作者的互動,增進了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與尊重。具體而言,入境旅游為游客提供了直接參與和沉浸體驗的機會,實現了文化從單向傳播向雙向互動的轉變,為文明之間的交流與互鑒架起橋梁。
例如,通過上海旅游節的舉辦,上海展示了其作為“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的形象。旅游節期間,不僅有豐富的文化演出和展覽,還有各類體育賽事和商業活動,形成了文商旅體融合聯動的發展模式。這種機制不僅推動了上海入境旅游的繁榮,也為中外文明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互動發展
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是相得益彰的關系。入境旅游為文旅融合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而文旅融合則提升了入境旅游的品質和內涵,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通過這種互動發展,不僅可以促進經濟的增長,還能增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推動全球文明的互鑒與共融。
以“絲綢之路”跨國旅游帶為例,中國積極與沿線國家合作,將古絲綢之路的眾多歷史遺跡聯合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打造了一系列獨具魅力的旅游線路和文旅產品。這不僅使中外游客在沿途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也能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乃至其他國家的文化交流與互鑒。
又如湖南張家界,當地借舉辦首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的契機,大力推動七十二奇樓、大庸古城等文旅項目的建設,還積極挖掘和利用土家織錦、桑植民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與張家界奇特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吸引了眾多的入境游客,促進了地方文化的世界傳播。
機遇、挑戰與措施
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的結合是實現中外文化交流互鑒的有效途徑。而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數智文旅的興起,以及入境免簽政策的推廣,則為中國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新質生產力引領文旅產業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邁進。數智文旅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應用,實現了文旅資源的精準開發與游客需求的精準匹配,為游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體驗。入境免簽政策則為外國游客來華旅游提供了極大便利。
然而,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在推進全球文明交流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習俗、價值觀念等存在差異,可能會使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感到困惑和不適。我們也看到,旅游業的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尤其是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國家紛紛加大投入和營銷力度,招徠入境游客。此外,我國入境旅游在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推廣方面仍有較大空間。
針對上述機遇與挑戰,我們需要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首先,加強跨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舉辦文化節、藝術展覽等活動,增進對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其次,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提升文旅產業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再次,在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之間尋求平衡點,既要保護文化資源的獨特性和傳承性,又要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推動文旅產業的發展。同時,創新旅游產品和服務,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滿足游客的多樣化需求。最后,加強營銷推廣力度,創新宣傳方式,提高我國文旅資源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總體來看,中國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諸多挑戰。我們應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以創新驅動為引領,推動中國文旅融合與入境旅游的協同發展,為全球文明交流互鑒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羅浩/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