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判決,自有捍衛文明的千鈞之力-中國文明網

正義判決,自有捍衛文明的千鈞之力

發表時間:2025-01-06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近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上訴人余華英拐賣17名兒童案作出二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判處余華英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這次判決,是對罪惡的重拳回擊,彰顯著捍衛社會文明的千鈞之力。

  人販子余華英從販賣自己的親生兒子開始,先后拐賣了17名兒童。一場場人倫悲劇讓當事人難以承受,又何嘗不是對社會文明的巨大傷害?好在正義沒有缺席。很多人注意到,雖然判決都是死刑,但余華英案曾被重審。究其原因,即在于發現了新的漏罪——被拐兒童人數從11人增至17人。重審縱然增加了時間成本,但一方面給了所有被害人及其家庭以正義,方便其實現對自身權利的救濟;另一方面體現了司法的精細化,把案件的事實查得清清楚楚,達到實體正義和程序正義。一個案例勝過一沓文件。這一判決充分說明,真相終將大白,犯罪必遭嚴懲。人們圍觀的過程,也是真切感受法治精神的過程。特別是那種將心比心、及人之幼的樸素情感,與法治匯成合力,賦予深陷困頓的人勇氣與希望。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愛的結晶、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為他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既是每一個家庭的義務,更是全社會的責任。拐賣案件的發生令人心痛,它像一個文明之疤,提醒著所有人,我們仍須繼續努力。近些年,從出臺《關于依法處理監護人侵害未成年人權益行為若干問題的意見》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從施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到出臺《關于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及犯罪防治工作的意見》,不斷完善的法律、政策和舉措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牢“保護傘”。未成年人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立法、修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執法等工作緊密銜接,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良法善治。這是法治時代的應有之義,也是社會文明的生動注釋。

  一個和諧文明的社會,必然是崇尚法治、弘揚正義的社會。司法案件不僅關乎法律權威,也關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可能對社會價值取向產生影響。以宏觀視野來看,讓社會正氣充盈、正義彰顯,僅靠司法威嚴擠壓違法犯罪空間還不夠,以道德感化培育向上向善的力量,共同營造關注未成年人安全成長的社會氛圍,是更為常態化的工作。比如,開展防拐騙安全演練活動,組織警察走進校園進行安全教育,家校聯動保護好孩子信息,鼓勵沿街商鋪成為“護童商鋪”,等等。每一個社會主體都向前一步,盡己所能地為孩子撐起一方安全天地,我們就能合力筑牢社會的安全網絡。這是愛的奉獻,又何嘗不是為崇德向善、守護正義貢獻了力量?

  點滴微光,可成星海。一起案件也好,一項活動也好,都有力量、有是非、有溫度。人人擇善而從,我們的社會一定更加文明美好。(朝陽門工作室 于北國)

【責任編輯:楊荃】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