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啟動文明“護苗”斑馬線活動,成都市將校區前的斑馬線升級改造為“紅領巾斑馬線”,駐馬店市在中學門口打造“立體彩色斑馬線”……近年來,多個城市聚焦保障校園周邊交通安全,以“護苗”斑馬線行動,護住城市文明線、安全線。
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交通作為城市生活的血脈,其文明程度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文明風貌。斑馬線,是行人的生命線。禮讓斑馬線,是文明行為,也是法定義務。
每到上學放學時段,中小學校門周邊的交通壓力陡增。由于道路狹窄、交通指示信號和引導設施不完備、公共疏導人員不足等原因,“搶路權”“趕時間”心態普遍存在,車不讓人、人不讓車的情況時有發生。如何在疏解交通壓力的同時消除安全隱患,是對市民文明素質和基層治理水平的考驗。校園周邊文明斑馬線的推廣和實施,其核心在于“護苗”,從細微處入手,通過設置專門標識、優化交通引導等措施,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更加安全、有序的出行環境。
“護苗”二字,以“護”為先,以“苗”為要。它是一種示范和引領,通過校園周邊交通文明的實施,帶動全社會對交通文明的關注和重視,帶動交警、學校、志愿者、家長以及全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參與,形成了強大的合力,共同推動交通文明的提升。這種多方聯動、齊抓共管的模式,不僅提升了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水平,更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了一種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圍。
不僅如此,校園周邊文明斑馬線的推廣和實施,也是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推動。它提醒我們,文明不僅僅是一種理念、一種精神,更是一種行動、一種實踐。只有通過實際行動,才能真正將文明的理念轉化為社會的現實。同時,它也告訴我們,每一個細微的行動都可能成為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強大力量。
未來,我們應繼續深化校園周邊文明斑馬線活動的內涵和外延,將其打造成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活動中來,用自己的行動去踐行文明、傳播文明。同時,加強對交通文明的教育和宣傳,增強全社會文明交通意識,推動形成人人講文明、處處顯文明的良好風尚,共同營造一個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朝陽門工作室 盧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