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典學踐行全球文明倡議-中國文明網

以古典學踐行全球文明倡議

發表時間:2024-11-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字體:
打?。?/a>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思想界存在著一些復雜的聲音,其中西方文明衰落論和文明沖突論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國際話語環境和國際合作的良好氛圍。習近平主席致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賀信為我們撥開了迷霧、指明了方向,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古典學在反駁這些錯誤理論以及在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關鍵價值。

  習近平主席的賀信表達了對古典學研究的高度重視。古典學作為研究古代經典文化、思想和社會的學科領域,承載著人類智慧的結晶。賀信中對古典學的關注,意味著從國際文化發展的高度重新審視這些古老智慧對于現代世界的意義。古典學研究的內容涵蓋了不同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理解人類文明多樣性的重要窗口。通過對古典學的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出各個文明在早期形成過程中的共同追求和價值理念,這為我們打破文明隔閡提供了可能。

  賀信也為國際文化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在全球聯系日益緊密的今天,國際文化交流不應受到西方文明衰落論和文明沖突論的干擾。古典學研究可以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因為它涉及全球各個古老文明的研究。各國學者通過共同研究古典學,可以在尊重彼此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增進相互了解。這種交流與合作是基于對人類共同歷史文化的尊重,而不是基于沖突和對抗,從而推動國際文化關系朝著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與全世界有志之士共同踐行全球文明倡議。

  破除西方文明衰落論和文明沖突論

  自從斯賓格勒提出西方文明衰落論后,它在西方思想界和民間一直有一定市場。部分學者從西方近代以來面臨的社會問題、經濟危機、政治極化等現象出發,片面地認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正在走向衰落。這種觀點的狹隘之處在于,它僅僅從西方自身的短期發展困境來評判整個文明的發展趨勢。西方文明在歷史上曾取得輝煌的成就,在科技、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都曾對世界產生深刻影響。然而,以當下困境而倉促定論其衰落是忽視文明發展的動態性和適應性的體現。此外,這種論調往往帶著一種“西方中心主義”的殘留意識,是在自身發展遇到問題時的一種過度焦慮和不客觀的判斷。

  看似矛盾而實則犯了同樣錯誤的是文明沖突論。自從亨廷頓提出這個理論以來就爭議不斷,目前逆全球化潛流興起之時更是找到不少新近的擁躉。文明沖突論將不同文明之間的差異夸大為不可調和的沖突。這種理論認為,不同的宗教、文化和價值觀會不可避免地導致國家和民族之間的對抗。例如,它將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東亞文明與西方文明等之間的差異視為潛在的戰爭導火索。這種觀點嚴重誤導了國際關系的實踐,加劇了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誤解和對立。它忽略了人類歷史長河中不同文明之間長期存在的和平共處、相互交流與融合的一面,并且為一些霸權主義國家的對外政策提供了錯誤的理論依據,使得地區局勢更加緊張,破壞了全球合作的大環境。因此,我們必須破除西方文明衰落論和文明沖突論。

  古典學在文明交流互鑒中的重要作用

  古典學研究通過對不同文明的古代經典的解讀,能夠清晰地展現各個文明在發展初期的共性和差異。例如,在古希臘哲學和中國古代儒家、道家思想中,都有對人類道德、倫理和社會秩序的思考。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探討的四種主要德性,與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在內涵上有一定的相通之處,都是為了構建一個和諧、有序的社會,尋找人類共生的依據和愿景。然而,二者在實現途徑和具體內涵上又存在差異。通過古典學研究的對比分析,可以讓不同文明的人們更加客觀地認識彼此,避免因無知而產生的誤解和偏見。

  古典學作為一門跨越不同文明界限的學科,為文明之間的交流搭建了橋梁。世界各國的古典學學者可以圍繞古代文明研究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國際合作項目等。比如,國際上對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的研究成果有不少分享與討論。在這些交流過程中,不同國家的學者帶來了各自獨特的視角和研究方法,通過文獻學、考古學、哲學、歷史學、文學、語言學等學科知識,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思想的碰撞。這種交流不局限于學術層面,還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產生影響,激發普通民眾對其他文明的興趣和理解,從而在民間層面為文明交流互鑒創造良好的氛圍。

  同時,古典學研究有助于對各個文明的古代文化遺產進行傳承與創新。每一個古老文明都有獨特的文化遺產,如文學、藝術、建筑等。古典學研究可以深入挖掘這些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價值,使其在現代社會中得到更好的傳承。同時,在與其他文明交流的過程中,又可以對這些文化遺產進行創新和發展。例如,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對古希臘羅馬文化的重新發掘和創新,為歐洲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歷史上對柏拉圖《會飲》的每次學習熱潮和重新解讀都伴隨著文明交流的大趨勢。這種在古典學研究推動下的傳承與創新,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體現,使古老文明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光彩。

  古典學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關鍵價值

  古典學研究有助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人類早期文明的經典中,存在著許多跨越時空和地域的價值觀念,如和平、正義、公平、善良等。這些共同價值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基礎。通過古典學的研究和傳播,可以讓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們認識到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長河中,我們一直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這種對共同價值的認同能夠超越文明的差異,將人類團結在一起,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公共衛生危機等。

  古典學的學習和研究可以培養全球意識和包容精神。當人們深入研究不同文明的古典文化時,會逐漸擺脫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地方主義觀念。了解到世界上其他文明的輝煌成就和獨特價值后,人們會更加尊重文化多樣性,以更加包容的心態看待世界。這種全球意識和包容精神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必需的。在國際事務中,具有全球意識和包容精神的人們更愿意尋求國際合作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陷入對抗和沖突,從而推動人類朝著共同繁榮、和諧共處的目標前進。

  古典學在國際教育領域有著獨特的作用。國際教育可以圍繞古典學研究展開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合作,如學生交換項目、聯合培養計劃等。在這些過程中,培養出具有跨文化理解能力和古典學素養的國際人才。這些人才在國際事務、文化交流、國際組織等各個領域發揮作用,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他們可以利用自己在古典學學習中獲得的對不同文明的深刻理解,更好地協調國際間關系,促進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

  總之,西方文明衰落論和文明沖突論是不符合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和國際合作趨勢的錯誤理論。習近平主席致首屆世界古典學大會的賀信,為我們提供了應對這些錯誤理論的智慧指引。古典學在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深入研究古典學,我們可以揭示文明的共性和差異、搭建文明交流的橋梁、促進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同時還能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培養全球意識和包容精神并推動國際教育合作與人才培養。在未來的國際發展中,我們要以古典學為依托,打破文明隔閡,抵制錯誤理論,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人類文明在相互學習、相互借鑒中不斷前進,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發展。我們要以古典學為鑰匙,開啟文明交流互鑒之門,鑄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實根基,踐行全球文明倡議,共同書寫人類文明發展的新篇章。(梁中和/四川大學哲學系教授、四川大學西方古典哲學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賈園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