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氣象局榮獲“全國文明單位”榮譽以來,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弘揚“準確、及時、創新、奉獻”的氣象精神為主旋律,將文明創建與氣象服務、黨建業務和隊伍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文明創建的內涵,同時開展一系列氣象文化活動,讓文明之花在每一位氣象干部職工心中落地生根。
2022年1月11日,桂林市氣象局組織到幫扶村全州縣石塘鎮壽福村開展文明實踐春節慰問活動。
近年來,桂林市氣象局還先后榮獲“全國氣象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自治區和諧單位”“自治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健康單位”“全區氣象部門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及桂林市“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
黨建引領深發展,文明創建有指導
桂林市氣象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為文明創建注入“源頭活水”,建立“黨建+文明創建”工作機制,從“小而微”的實事上著手,將開展志愿服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納入到“主題黨日”活動和黨員量化考評,讓“我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
開展“亮承諾、見行動”“雙報到雙服務”等主題活動,與轄區內社區聯動共建,將惠民行動前移到社區,讓惠民服務落實到基層社區。特別是2020年以來,按照“一月一計劃一主題”,通過開展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疫情防控、文明勸導、愛國衛生運動進社區活動,有效發揮了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文明創建,實現共創共建共享。
2022年4月28日,桂林市氣象局在芳華社區開展氣象科普宣傳活動。
社會責任勇承擔,文明和諧同爭輝
桂林市氣象局積極履行氣象擔當,踐行社會責任。在氣象業務服務方面,努力做到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切實肩負起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的責任使命,與各級政府和防汛部門“向水而行”,共筑防洪防汛安全堡壘;圍繞“三大攻堅戰”、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部署,積極作為,助力恭城瑤族自治縣成功創建“中國氣候宜居縣”、臨桂區黃沙瑤族鄉和灌陽縣觀音閣鄉獲評 “廣西避暑旅游小鎮”稱號。
2022年3月30日,桂林市氣象局黨員志愿者在桂林市疊彩區芳華社區服務中心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在參與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方面,以志愿服務活動為載體,擴大“服務圈”,形成輻射力量。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制定服務計劃,將志愿服務融入氣象防災減災、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城市治理、文明城市建設、愛心捐贈等各個環節,確保服務群眾貼心式、精準化。桂林市氣象局已有在職注冊志愿者80人,累計服務時長8246.5小時。
在普及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方面,聚焦重點行業、重點人群,深入企業、學校、社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拓寬科普宣傳渠道,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線上+線下”“沉浸式+行浸式體驗”等多種形式開展氣象科普宣傳,全面普及氣象科普知識,提升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氣象災害防御能力。
2022年5月6日,桂林市氣象局在雁山區草坪鄉碼頭開展防災減災日科普宣傳活動。
創先爭優常開展,職工素質齊提升
隊伍建設是催生動力、凝心聚力的關鍵。桂林市氣象局注重隊伍建設,多措并舉,努力打造干部職工成長成才的“加油站”。
拓寬干部學習教育渠道,提升干部能力過硬。堅持問題導向,實行“專家送培、精準培訓”,針對氣象業務服務、業務管理、紀檢黨務干部等不同崗位人員的不足和需求,通過邀請專家輔導講座、現場教學、行動學習法、實踐演練等方式,舉辦各類培訓班,幫助干部職工提升氣象業務服務水平和個人綜合素質。
深耕思想文化沃土,提升精神品格。堅持開展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和研討,實施青年干部理論學習提升工程,組建青年干部理論學習小組,強化領導干部、青年干部理論武裝和思想引導。舉辦讀書班,在學習中解放思想,用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持續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宣傳教育月系列活動,探索實施“廉潔促進師”機制,開展主動性、經常性的廉政教育。
2022年5月6日,桂林市氣象局在桂林市廉政教育基地開展廉政現場教學。
積極樹典立型推優,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開展各類氣象業務技能競賽和氣象科普講解、氣象服務創新大賽、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不斷激發和調動廣大氣象職工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依托道德講堂、“三八”國際婦女節、青年論壇等載體,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開展優良家風家教活動,挖掘宣傳桂林氣象部門“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桂林市氣象局一位職工家庭獲得第二屆桂林市“文明家庭”稱號,桂林市氣象臺被命名為桂林市“青年文明號”集體。(桂林市氣象局 劉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