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市區一路向東,嶗山群峰漸漸清晰、生動起來。
??當車駛進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街道,只見路兩旁的饅頭店一家挨著一家,裝貨的車、忙年的人,讓街面一下子擁擠起來,連空氣中都氤氳著大饅頭的香氣。這里是聞名全國的饅頭生產基地,整個街道饅頭商戶已發展到260多家,年產值1.21億元。
??“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睂η鄭u人來說,無饅頭不春節,一進臘月門,花樣饅頭必然隆重登場?!皩9┟?,泉水和、手工揉、木柴燒、鐵鍋蒸”,用傳統技術做出來的大饅頭,將麥子的香氣淋漓盡致地揮發出來,底部還帶著一層焦黃的“嘎巴”,數百年來,成為當地人代代相傳的春節“吉祥物”。
??“您來了!”看見記者走進店鋪,王哥莊街道何家社區久香園饅頭店的老板娘荊長艷一邊飛快地封裝著禮盒,一邊笑盈盈地打著招呼。
??“本地人只要有喜事都會做一些花樣饅頭,過生日要做‘壽桃’,生男孩做‘老虎’、生女孩做‘燕子’,訂婚時男方要給女方家送饅頭,拜天地時更要擺大饅頭,一個重兩三斤甚至五六斤,個頭越大越好?!鼻G長艷說,生生不息的文化風俗,使得王哥莊家家戶戶的婆婆媳婦都蒸得一手好饅頭。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王哥莊大饅頭”也越來越有名,每逢春節,就有客戶到村里訂購饅頭。
??2008年,原本和丈夫做裝修生意的荊長艷看到了大饅頭里蘊藏的商機,決定回家創業。
??十幾年來,通過“政府搭臺、商戶唱戲、居民受益”,王哥莊的大饅頭逐步走入千家萬戶,成為青島特色產業。荊長艷的饅頭店也從一個家庭小作坊,成長為一個擁有30多名員工的小企業。今年春節,荊長艷粗略算了一下,她大概賣掉了三十萬個饅頭。
??“對青島人來說,饅頭就是家鄉的味道,就是年的味道?!鼻G長艷說,這段時間,她經常在手機微信里接單,這些訂單大部分來自身在外地的鄉親,他們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回家過年,便訂購幾箱大饅頭以解思鄉之苦。令她最難忘的是一位北京客人,專程坐高鐵來店里買饅頭。他說自己的老母親是膠東人,今年八十多歲了,過年最想吃的就是老家的這口大饅頭。
??蒸出來的大饅頭怎么還會有“嘎巴”呢?記者在灶間發現了秘訣:土灶大鍋上,齊著鍋沿放了一層不銹鋼的蒸箅,而鍋底只有小半鍋水。爐火在燒水蒸熟饅頭的同時,還加熱了水面以上的鍋壁,高溫傳導到蒸箅上,就將饅頭烙出了“嘎巴”。
??“用傳統辦法做饅頭,肯定沒有工業化生產效率高,但是大家都喜歡這種老味道?!鼻G長艷說,很多人問她,手工饅頭是否真的比機器生產出的饅頭好吃,她總是很篤定地回答:“那當然!揉面的時候,手是帶著溫度的,人是帶著感情的,當你把快樂和幸福都揉進面團里,蒸出來的大饅頭怎么會不香甜呢?”(記者 劉艷杰 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