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橋南鎮平和村剡家組第三屆農民春晚拉開帷幕,村民們看得聚精會神。圖片來源:陜西日報
“舞跳得好,歌唱得好,戲演得好!”2月5日是正月初一。上午,渭南市臨渭區橋南鎮平和村剡家組的廣場上傳來叫好聲。原來,這里正在上演一場熱鬧的農民春晚。
歌曲、秦腔、廣場舞、秧歌……4個小時左右,30多個節目,讓掌聲、歡笑聲在村莊里久久回蕩。
“過去只能在電視上看春晚,如今我們在自己村里也能看春晚了。大家坐在一塊熱熱鬧鬧地看演出,過年的氣氛特別濃!”48歲的村民李粉莉說,“冬季天冷,我們的春晚還專門安排在白天辦,一邊看節目,一邊曬太陽?!?/p>
“演員都是左鄰右舍,讓我覺得很親切。農民春晚真是辦到大家的心坎上了?!?3歲的村民張竹玲說。
在臺下忙前忙后的剡小朋激動萬分。今年41歲的剡小朋是剡家組村民,這已經是他為剡家組籌辦的第三屆農民春晚了。
據他介紹,本屆農民春晚從2018年11月開始籌備,共征集到50多個節目,為控制表演時間,節目壓縮至30多個。整場農民春晚中,年齡最小的表演者只有9歲,最大的有70多歲。
為什么會想到辦農民春晚?剡小朋說:“我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常年在西安工作生活,由于父母去世多年,我不?;乩霞?,主要是每年過年的時候回老家看望親戚。前幾年回來,覺得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富裕了,但是文化生活還相對匱乏,就連過年的時候村里也沒有多少年味兒,就想著盡自己所能為大家做點什么?!?/p>
2016年年底,剡小朋建立了微信群,向剡家組的青年人發出倡議,希望大家齊心協力,組織一場自導自演、自娛自樂的農民春晚。在他心里,除了增添年味兒、豐富文化生活,農民春晚還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剡家組有80余戶300余人,80%左右的村民外出務工,留守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兒童。一些在外務工的村民已經多年沒有回過家鄉了,我特別希望能通過農民春晚,吸引更多的村民回家看看,和老人、孩子團聚?!弊屫咝∨笮老驳氖?,倡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大家紛紛出點子、出資金、出節目,農民春晚的想法就這樣在剡家組落地了。
三屆春晚,參與演出的村民一屆比一屆多,而且從剡家組延伸至鄰近的村組和鄉鎮,節目類型越來越豐富,節目質量越來越高。每年剡小朋提前一兩個月回到家鄉籌備農民春晚,很快就有村民上門找他,提出要表演節目,讓他給自己當“參謀”、提建議。有的村民通過微信平臺踴躍報名,有的村民義務承擔起搭臺子、撐燈籠等籌備工作,積極性都很高。資金方面,除村組給予一些支持外,主要靠村民自愿捐贈。
群眾參與度高了,剡小朋更是想著法兒給農民春晚增添一些新內容,并借著這個機會凝聚人心。2018年,他在農民春晚開始前給全組人拍了一張大合影。今年,他在常規節目之外組織了社火表演,讓大家了解更多年俗文化,以此拉近村民之間的距離,傳承團結、友愛的精神。
“隨著村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農民春晚的節目從專業性來說自然不能和電視上的春晚相比,但是能夠給村民提供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能夠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健康向上的節日氣氛?!必咝∨笳f。事實上,農民春晚還讓不少村民有了新的興趣愛好。他說,現在,有的村民通過農民春晚喜歡上了唱歌,就自己在家里裝上卡拉OK,平時就可以練習和娛樂了。
如今,在剡家組,農民春晚如同一個紐帶,讓大家的心聚在了一起。
“農民春晚的演出效果很好,大家喜歡演、喜歡看,而且很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更愿意回家了。前些年春節期間冷清的村子有了更濃的年味兒、更多的人氣?!必呒医M組長剡東森說。(記者 孟珂 實習生 劉藝凝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