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市新吳區泰伯文化保護所所長毛劍平向記者介紹,3200多年前,周太王長子吳泰伯從陜西岐山一路南下,最后定居江南梅里(今梅村)。泰伯將中原地區禮儀制度、農耕文明引入江南,源遠流長的吳地文明由此發軔。相傳,農歷正月初九是泰伯的生日,每年的這一天,四鄉百姓紛紛前來泰伯廟祭祀泰伯,逐漸形成了泰伯廟會。2014年,泰伯廟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年是泰伯誕辰3303年,3000多年來,吳地百姓從未間斷對泰伯的民間紀念活動,梅村更是在1983年開始恢復一年一度的泰伯廟會傳統民俗文化系列活動。
在吳地民間藝術展演現場,人頭攢動,捏面人、剪紙、惠山泥人制作、錫繡等10多項無錫本地非遺同時亮相。萬其興大師領銜的古月琴坊帶來了一把吳琴、一把老紅木二泉、一把竹韻,其中二泉正是演奏名曲《二泉映月》的二胡,引得很多二胡愛好者駐足觀賞。梅村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的“中國二胡之鄉”,擁有像萬其興大師這樣的二胡制作大師數十位。技藝代傳,年事已高的萬其興把精湛的二胡制作技藝傳授給了兩個女婿。大女婿黃建洪告訴記者,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如今二胡愛好者越來越多,更有海外粉絲打著“飛的”到古月琴坊,只為一睹二胡制作工藝,和萬其興大師留影,買一把心儀的二胡。2018年,古月琴坊銷售了7000多把二胡,銷售額達800多萬元。
廟會上的各色美食也讓人們流連忘返。來到“錢氏古法釀酒”展示攤位前,一股濃郁的酒香撲面而來。作為無錫地區民間古法釀酒工藝的傳承人,52歲的錢建明從15歲就開始學習釀酒,經他親手釀造的米酒,甘洌香醇,飲后齒頰留香,回味無窮?!靶“⒁提劸啤薄扒逅兔娼睢薄安贪⑺蛉狻薄懊┨翗蜇i頭肉”等無錫“老發頭”里就有的美食,先后被列入了江蘇省級或無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嚴格的制作工藝和傳承人制度。地方美食在泰伯廟會上集體亮相,勾起了當地人和游子們“舌尖上的鄉愁”,喚起了對兒時的美好回憶。
前來逛泰伯廟會的無錫地方民俗專家告訴記者,泰伯廟會跨過千年,卻經久不衰,受到百姓的熱烈追捧,其奧妙在于這項活動堅持主打“傳統文化”牌,通過扎根鄉土的民俗文化特色打動人,通過廣泛的參與性和互動性吸引人。民俗巡游、非遺展演、傳統婚嫁禮儀展示、燈謎晚會等吳地文化氣息濃郁、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把醇厚的傳統文化鮮活地展示在百姓面前,可觀可賞、可觸可摸、可品可用。它還讓傳統文化和地方習俗真正回歸生活,綿延千年而不褪色。(記者 蘇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