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民俗迎端午 傳統文化共傳承
今日端午 | 粽葉飄香時 家國情更長
文明會客廳 | 挺“潮”!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多彩迎端午
賽龍舟 迎端午
更多>>
6月10日,2024年全國“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文化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本地市民與游客齊聚汨羅江畔,看傳統龍舟比賽,嘗原味堿水粽,追思愛國先賢,傳承人文力量,涵養家國情懷。
端午節為什么要掛艾草
(唐)殷堯潘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北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
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
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
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
三湘隔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