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關部門印發通知,提出要推動文明節儉治喪、節地生態安葬、文明低碳祭掃。清明祭掃,我們應推進移風易俗,讓城鄉風景在清明的追思中更加秀麗。
一束鮮花寄哀思,別樣清明一樣情。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用鮮花代替紙錢,用音樂代替鞭炮,用“云祭祀”代替長途跋涉,傳統習俗在時代發展變革中揚棄。廣州鼓勵市民選擇花壇葬等生態節地安葬方式;長沙倡導采用鮮花祭掃、家庭追思、植樹踏青等方式緬懷先輩;烏魯木齊市開展文明祭掃周活動,推出“AI動態影像”“虛擬祭掃”等科技服務。從殯葬移風易俗到文明祭掃,不僅不會減弱緬懷情感,反而更加契合慎終追遠、敬重生命的內涵。
文明祭掃,人人有責。當“綠色清明”成為社會共識,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更是對現代文明的踐行。清明時節,讓我們以更純凈的方式表達思念,以更文明的行為告慰先人,讓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煥發時代光彩。(朝陽門工作室 龍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