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交仲暮,萬物生輝,又到了慎終追遠的清明時節。當梨花風起、細雨紛飛,我們以心為祭,以情為緬,更應秉文明之筆,為千年傳統續寫新時代的文明篇章。為此,我們倡議:
——以花香代紙煙,讓思念與青山共清明。一束菊蕊寄幽思,幾縷清風訴衷腸。讓我們摒棄焚香燒紙的舊俗,以鮮花祭掃、綠植追思、絲帶傳情代替漫天灰燼??烧哿逅捎谙热四骨?,讓草木蔥郁延續生命的溫度;亦可捧一抔新土灑于碑側,以自然之息告慰逝者長眠。若遠行難歸,不妨利用網絡祭掃、進行“云祭祀”,點亮電子燈燭,書寫緬懷長信,讓跨越山河的思念化作永不消散的數據星河。
——以秩序護安寧,讓祭掃與文明共前行。清明時節,人流如織。請大家提前了解當地祭掃工作安排,合理規劃出行路線,以預約、分時之序守護墓園清寧。祭掃時輕語緩行,不折草木、不污碑石,以肅穆之心呵護公共空間的潔凈;更謹記“火起于幽微,災源自疏忽”,嚴守防火禁令,不攜火種入林入田入園,不燃燭放炮于山林、不焚香燒紙于田野,共同守護滿園春色與遍野綠意。
——以家風傳文脈,讓傳統與時代共新生。清明祭掃不僅是溯源血脈的儀式,更是傳承精神的載體。祭掃之余,讓我們與家人共緬先賢、共溫家訓、共續佳傳,可與家人一起找出先輩的照片,在細細端詳中回味舊日時光,讓老照片里的笑靨喚醒昨日記憶;可攜孩童植一株家族樹,在年輪生長中銘記先人事跡,讓老故事中的精神激勵代代新人;亦可將祭祀之儀化為公益之行,以捐贈舊衣、幫扶孤老之舉,讓孝親敬老的美德化作潤澤社會的清泉。
——以簡樸致深遠,讓生命與自然共繁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菊無言祭英魂。真正的緬懷,不在于形式之繁,而在于心意之誠。我們倡導從簡治喪,不攀比喪事規模、不效仿墓穴繁巨、不追求祭品奢靡;可化繁為簡,取消不必要的繁文縟節,將對逝者的無盡哀思化作對生者的綿綿溫情;可選擇樹葬、花葬、江葬、海葬、草坪葬等生態安葬,讓生命最終歸于泥土芬芳。
全省居民朋友們,讓我們執文明之禮,共安全之行,將追思沉淀為靜水流深,將哀婉升華為向陽而生。愿每一個慎終追遠的日子,都能成為傳承文明的課堂;愿每一處青山綠水的懷抱,永遠回蕩著生生不息的詩章。
安徽省文明辦
2025年3月
供稿:安徽省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