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上午,2024年全國“我們的節日·七夕”主題文化活動(甘肅西和)啟動儀式,在中國乞巧文化之鄉——甘肅省西和縣舉行。這次主題文化活動由中宣部文明實踐局、民政部社會事務司、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共青團中央宣傳部、全國婦聯宣傳部、中國文聯文藝志愿服務中心指導,省委宣傳部等6部門主辦,以“愛在隴南,幸福七夕”為主題,充分挖掘“七夕”文化內涵,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乞巧文化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推進傳統節日振興、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為加快建設“產業興旺、創新開放、協調發展、綠色生態、和諧幸?!毙码]南提供了有力支撐。
甘肅省將以本次活動為契機,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凝心鑄魂工程、道德培育工程、愛心建設工程、新風塑造工程、文化浸潤工程、文明創建工程,共圓隴原兒女的文化夢、發展夢、幸福夢,齊心協力把甘肅打造成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高地和群眾安居樂業幸福生活新家園。
啟動儀式文藝展演。
七夕,表達著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更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隴南市西和縣、禮縣一帶的七夕乞巧民俗起于秦漢、衍于唐宋、盛于明清,歷經兩千多年傳承演變,每年農歷七月初一前夜拉開序幕,七月初七晚上結束。歷時七天八夜,共分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程式,是集詩詞歌賦、音樂舞蹈、工藝美術、勞動技能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節日民俗文化活動,被譽為中國古代乞巧風俗“活化石”。2006年10月,西和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2008年6月,“西和七夕·乞巧”被國務院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年12月,西和縣被文旅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啟動儀式后,與會嘉賓現場觀摩了西和乞巧、西和麻紙、武都高山戲、文縣白馬池哥晝、兩當號子國家級非遺文化展示活動,及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等民間乞巧程式展演?!拔覀兊墓澣铡て呦Α敝黝}文化活動的舉辦,對于加深對七夕節日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認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西和縣全力推進乞巧文化活態化傳承和創造性轉化,傾力開展乞巧文化展示,加強民俗體驗傳承,如今,乞巧文化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供稿;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文明實踐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