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們的浪漫-中國文明網

這是他們的浪漫

發表時間:2024-08-10 來源:中國文明網
字體:
打?。?/a>

今日七夕

與您分享三段

“中國好人”的故事

去見證愛情

純粹而堅韌的力量

去感受三對恩愛夫妻

用心經營小家

用責任守護大家的情懷大義

01

再大的難關,我們一同渡過

“愛情就像人字

你支撐著我

我支撐著你”

臨近七夕

喻建華給妻子

手寫了一封“情書”

文字質樸卻感人

喻建華寫給妻子的“情書”。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

22年前

喻建華的妻子楊鳳蘭

因為一次意外

落下了終身殘疾

喻建華調整情緒后

很快打起精神

決定與妻子共渡難關

為了照顧好妻子

喻建華當起了“家庭煮夫”

每天早早起床

先給妻子穿衣、洗臉

再出去買菜、做飯

給妻子喂飯、做家務

喻建華和妻子在小區涼亭里看報。圖片由青海省文明辦提供

起初,楊鳳蘭心情不好

動不動就發脾氣

“等她發完脾氣

我再慢慢安撫她”

喻建華說

為了讓妻子心情好一點

他每天都會推著輪椅或攙著她

在小區里走走

這些年

小區里的步道

他倆走了無數遍

以前沒住上電梯房

喻建華就一趟趟背著妻子上下樓

每當提起這些

楊鳳蘭便默默抹眼淚

“20多年了

多虧他這么悉心照顧我”

對于喻建華來說

妻子是他生命中

最珍貴的寶藏

“共患難時

我一定緊握住你的手

是你的堅強和勇氣

激勵了我

我們的愛是無敵的

一定能戰勝病魔”

喻建華在信中寫道

 

不離不棄、相互扶持

他們用愛為彼此

鑄成避風的港灣

02

因興趣結緣,我們共同成就

以妻子的名字命名新物種

這大概是科研人獨有的浪漫

提起這份“硬核”禮物

張超仍然很“得意”

0:00
/0:00

視頻來源:中國文明網

張超對昆蟲的世界

充滿了好奇和熱情

考研時他選擇了昆蟲分類學方向

也第一次知道了重慶的四面山

從東北林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后

他跨越千里來到這個

“天然物種基因庫”

張芯語是張超的大學同學

比他小兩級

受張超影響

張芯語讀研時

也選擇了昆蟲分類學方向

畢業后毅然放棄城里的工作

跟隨張超來到四面山

從事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他們利用工作之余

開展蛾類昆蟲調查、研究

最初條件有限

張超和張芯語夜里

就守著森林管護站外的照明燈

小心翼翼地采集標本

張芯語是過敏體質

才進山時,水土不服

沾到飛蛾鱗粉

皮膚常起疹子、紅腫

張超很是心疼

張芯語寬慰他

這是與昆蟲難得的“親密接觸”

張超和妻子張芯語在戶外共同觀察飛蛾。圖片由重慶市文明辦提供

2022年

張超以妻子張芯語的名字

命名新物種“芯語紅鷹天蛾”

以此表達對妻子的愛

感念妻子多年的陪伴與支持

至今,夫妻二人

共采集蛾類標本1000余件

為260余種蛾類昆蟲找到“身份證”

發現“四面山狄苔蛾”等5個新物種

張超覺得

守護綠水青山

是新時代賦予年輕人的責任

如今,他的女兒也在四面山出生

他希望下一個發現的新物種

以孩子的名字命名

 

攜手并進、勇攀高峰

他們在艱辛中尋覓浪漫

在工作中互相成就

03

志同道合,我們一起奉獻

“看到孩子們的成長

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設立獎學金的初衷

正在一點點變成現實……

能繼續為學校培養人才作貢獻

我感到非常榮幸

我想,你也是這樣認為的”

這是七夕前

李安昌寫給妻子曹瓔珞的一封信

李安昌給妻子曹瓔珞的手寫信。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

上世紀60年代初

李安昌和曹瓔珞

相識于北京師范大學數學系

之后相知、相愛、結婚

李安昌、曹瓔珞年輕時的合照。圖片來源: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

1966年

李安昌隨著曹瓔珞

調入北京礦業學院

兩人成為工作上的好搭檔

“哪里需要我們

我們就到哪里去”

夫妻二人無怨無悔跟隨學校

輾轉北京、四川、江蘇任教

一直以來

李安昌、曹瓔珞都是

中國礦業大學數學學院

學生心目中的“神雕俠侶”

為教育事業耕耘一輩子

為共同的信念奉獻終身

李安昌、曹瓔珞夫妻二人的合照。圖片由江蘇省文明辦提供

老兩口不僅是事業上的伙伴

更是生活中的知己

不過,李安昌始終覺得

妻子承擔了更多

照顧家庭的責任

他在信中寫道

“結婚62年來

你持家簡樸、踐行孝悌、嚴教子女

你是我們家庭的頂梁柱

近年來,你身體不好

但你仍然搶著做家務

你說‘這樣活著才有意義’

即使生活中有時我們也爭吵

但那是我們相愛的另一種方式”

2019年底

李安昌、曹瓔珞夫婦

將多年積攢下來的工資共105萬元

捐贈給中國礦業大學設立獎學金

目前已資助獎勵學生142人

李安昌說

“我們是貧困家庭出身

受黨的教育成為大學的老師

希望通過我們的微薄之力

助力困難孩子們成長成才……”

李安昌給妻子曹瓔珞的手寫信。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

上個月

兩位老人又商量著

把家里90本工具圖書

贈送給數學學院

希望能繼續為學校培養人才作貢獻

 

相知相守、不忘初心

他們攜手點亮知識的燈塔

照亮了無數學子的前行之路

 

他們的愛

是面對坎坷,相互扶持

是比肩而立,靈魂共振

是相伴一生,追隨共同的信念

 

這三段“中國好人”的愛情故事

不僅僅是

兩個人之間的情感交織

更是對

“家庭的好成員”

“單位的好員工”

“社會的好成員”

多重角色的深刻詮釋

 

愿所有人都能得一知己

在風雨中并肩同行

在歲月蹉跎中互相成就

【責任編輯:郭雯】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