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重慶市涪陵區自啟動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以來,全區上下以創建工作為抓手,以提升城市品質和市民素質為目標,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涪陵信息技術學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
一套機制 同心共建文明城
涪陵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建設全國文明城區常態化工作,全面落實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全國文明城區建設標準,以“科創+”“綠色+”引領全國文明城區建設工作,持續落實“層級負責、分類牽頭、定責到位”,著力建文工作制度設計。
一個共識 以建文工作提升城市品質
智慧步道、陪跑光帶、智能座椅、婚禮打卡拍照墻、無人售賣機、人臉識別儲物柜……近段時間以來,涪陵江南濱江公園、江東濱江公園、錦繡洲廣場成為涪陵市民新的打卡地。智慧運動健身,沉浸式互動體驗,“智慧公園”不僅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更多的是讓市民零距離感受充滿科技魅力的幸福生活。

涪陵江東濱江公園。
涪陵區按照“先定山水再定城”的思路,以建文工作提升城市品質,彰顯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獨特魅力。深化城市微更新微改造,強化城市建設的鄉愁記憶,加強城市智管眾管細管,以城帶鄉共建文明。另外,涪陵還把文明好習慣養成作為推進公民道德實踐養成的總抓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之中,廣泛開展“做文明有禮的涪陵人”實踐活動,深化“說得文明”“吃得文明”“上網文明”等主題活動,大力踐行“光盤行動”,持續開展“周六文明勸導我參與”“我文明·靠右行”等文明交通行動。
通過紅色文化、優秀傳統文化滋養人、滋養城市來提升文明城市高度。精心編排舞臺劇《羅云星火耀渝東》、實景話劇《洞見“816”》等紅色劇目,編寫《圖說涪陵黨史》《口述涪陵黨史》等紅色讀物,以講、誦、展、演等藝術形式再現黨史人物,講好涪陵紅色故事,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
一支隊伍 互助奉獻傳遞溫暖
志愿服務已經發展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志愿者是文明城市的一道道靚麗風景線。在涪陵也有這樣一支龐大的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城市街區和鄉鎮村社。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多形式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推動文明城區建設工作,讓文明和諧彌漫整座城市。不斷壯大志愿服務隊伍。鼓勵各級各類組織建立志愿服務隊,全區現有志愿服務組織1226個。健全城鄉社區、公共文化場所、窗口單位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站(點),探索“社工+志愿者”模式,推動志愿服務自助互助。動員黨員干部帶頭參加志愿服務,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廣泛開展“山水之城·美麗之地”“小手拉大手”等各類主題志愿服務。
全區15萬余名志愿者常年活躍在廣場、街道、社區,幫助解決各類群眾需求,“志愿紅”成為涪陵最溫暖的底色。持續培育志愿服務項目。精心打造“一碗豆花飯溫暖一座城”等新時代文明實踐“1+5”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大力培育志愿服務文化,創新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月、文明行為促進月等活動。

涪陵馬鞍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粽香涪州·情滿家園”端午主題活動。
文明,是城市發展潛力、彰顯魅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始于心,踐于行,也是對群眾美好期待的最好回應。涪陵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社會文明風尚漸進形成,市民素質和城市環境明顯提高和改善,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圖文供稿:重慶市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