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多策發力提升老舊小區人居環境品質
發表時間:2022-03-08來源:中國文明網

  寧夏銀川市天成小區建成于1998年,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共有10棟樓,42個單元,460戶。改造前,墻皮脫落、屋頂漏雨、路面破損、上下水及暖氣管道銹爛、院落破舊不堪、冬天屋內寒冷等問題給群眾的生活造成極大影響。2019年,天成小區被列入興慶區政府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投資2000萬元實施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工程項目。2020年,政府繼續把天成小區列入提升改造項目,對小區雨污水管網、道路車位、綠化亮化等進行了全面改造。在實踐中,天成小區不僅在加裝樓體保溫層等硬件改造上下功夫,還在智能管理等軟件服務上找創新,著力提高改造效益,走出了一條老舊小區提升居住品質的新路。

  一、硬件改造

 ?。ㄒ唬┥钊胝{研,問需于民。本著居民急需整治改造什么就整治改造什么、哪些問題突出就先解決哪些問題、哪些問題影響居民生活就先解決什么問題的工作思路,街道組織人員對天成小區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將小區的人文特點、突出問題和居民的改造需求作為方案制定與完善的基礎,在項目立項、施工建設、效果評價的全過程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制定年度改造計劃,編制改造方案,將改造方案進行公示,動員居民群眾積極出謀劃策,不斷完善改造方案。結合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關于老舊小區改造的政策要求,切實做到一個小區一個改造方案,既對硬件設施修補提升,又對軟件問題完善解決。

 ?。ǘ┒喾絽f同,共創美好。本著美好環境共同締造的理念,積極對接水、電、氣、暖、通信等部門,動員各運營企業出資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提高改造標準和整治效果。目前,中鐵水務、電信、廣電、華電等企業和單位均出資參與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積極動員社區居民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擔任義務監督員,對小區施工質量、安全、文明進行監督。

 ?。ㄈ┘訌姽芾?,確保質量。進一步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切實將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打造成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放心工程。委托有資質的項目管理公司,對改造項目施工階段全過程監督管理,即招投標管理、合同管理、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各參建單位統一協調管理,項目實施階段管理,工程項目收尾管理,同時進行施工階段全過程造價跟蹤審計。制定老舊小區改造管理考核細則,按照周通報、旬考評、月調度的方式落實管理機制,使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二、軟件提升

 ?。ㄒ唬┙M織有力,聯動高效。一是將黨組織向小區延伸。組織30余名黨員和居民代表組建改造反饋小組,以樓單元為組,負責信息宣傳、人員調度、施工協調等工作。開展居民意愿摸查,統計路燈、綠化、停車位、消防通道、健身器材等基礎設施情況,形成小區數據本。二是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機制和直管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由黨員小組聯合社區黨委與居民充分溝通,施工現場談、入戶坐下談,針對小區流動人口多、業主難找的情況進行大量的電話協商,定期組織居民開展座談、議事會、聯席會,發揮居民主體作用,宣傳改造進度、收集反饋意見、確定協調清單,積極協調解決拆除防護欄、私搭亂建、室內上下水管改造及天然氣抄表箱破舊等問題,盡快解決影響施工進度的困難問題,有效減小施工對居民、商戶的生活經營造成的影響,以黨組織體系暢通引領民意協商,引導居民在參與和配合中培養歸屬感、責任感和共建意識。

 ?。ǘ祿?,服務精準。街道從疫情防控期間數據獲取利用中吸取經驗,探索推進以信息化為引領的智慧社區服務治理體系建設,聚焦小區管理設施在智能化、網絡化、配套連接和利用效率上的改進空間,通過學習觀摩、借鑒推進平安智慧小區建設。采用智能人臉識別門禁、智能停車場等系統,為小區管理提供精準高效的數據采集,有效管控人員和車輛的通行。業主通過手機端操作完成一鍵開門,遠程為訪客開門以及云端物業繳費,實現門禁、業主、手機、物業管理的一體化聯網。居民可通過APP查看商業服務內容,在線選擇社區便捷服務,可組織、發布、參與社區活動,增強鄰里互動,享受“全響應”智慧狀態,使物業管理更高效,居民的生活更便捷,推動服務網絡和管理網格同步,支撐建設智慧社區服務體系。

 ?。ㄈ┤宋年P懷,文明共建。注入人文特色,讓老舊小區改造建設不止步于環境品質的提升。一是街道以天成小區黨支部建設為核心,以多樣化渠道建立多主體參與的響應體系,激發居民參與公共環境、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提升小區自治水平。二是打造樓棟黨建文化,社區計劃圍繞每個單元門建設黨建內容宣傳點,凸顯黨的標志、黨的光輝形象,定期更新展示黨的最新政策方針和決議宣傳畫,宣傳黨員先進性,使黨建文化融入百姓生活。三是成立小區監督小組,開展設施排查、糾紛協調、物業管理效果評價等工作,對小區事務進行動態管理。將天成小區附近的商戶納入“15分鐘社區生活圈”便民服務框架,服務內容包括誠信經營、規范經營、文明經營、便民服務等,在15分鐘步行范圍內,為百姓提供一站式服務。四是成立小區志愿服務隊,由10余名黨員、青年和居民組成,開展文明督導、傳遞鄰里溫情,形成自發組織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機制,在家門口開展文明實踐活動。通過小區黨支部和志愿服務,激發居民在小區自治和環境維護中獲得認同感,形成科學管理、人文關懷和現代服務三者相結合的家園建設。

  三、改造成效

  走進改造后的興慶區文化街天成小區,平坦的方磚路面,修繕一新的樓體墻面,嶄新通明的路燈,處處可見的文明標語,20米長的休閑連廊,15分鐘步行社區生活圈,讓群眾生活、工作得更舒心、更便捷。小區居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了有效解決,群眾的獲得感、幸福度和滿意度大大提升。提升改造后的天成小區,拓展了公共服務空間,滿足了市民居住體驗、生活感知、文明遵守、公共參與、人文關懷等各方面需求,這也是老舊小區改造的發力點。天成小區改造項目中,利民惠民的溫度、治理服務的深度、文明浸潤的厚度,在帶領群眾建設美好家園的一舉一措中得到充分體現。(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文明辦)

Scan me!
責任編輯:逯 江楠
【糾錯】
  1. 字號加大
  2. 字號減小
  3. 打印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