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康新街道悅和社區:
讓文明繪就“21℃暖”最美底色
讓文明繪就“21℃暖”最美底色
悅和社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城市核心區,成立于2018年4月,轄區面積7.8平方公里,是多民族融合聚居的典型社區。近年來,悅和社區創新打造“21℃暖”服務品牌,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繪就出一幅環境美、人文美、風尚美的生動畫卷。
康新街道悅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強化理論宣講 突出思想引領 深化文明新風浸潤人心
悅和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理論宣講活動,讓黨的創新理論和各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堅持黨建引領,堅定文明實踐“主心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以群眾多元需求為“主線”,串聯共享自習室、共享工坊、幸??蛷d、民情驛站等功能區,構建“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小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點、樓棟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角、住戶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戶”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體系,讓紅色堡壘的“一馬當先”,引領社區工作的“萬馬奔騰”。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團結帶領群眾為精神文明建設獻策出力,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熱情,推動文明實踐活動全方位、多角度融入群眾生活。
構建學習體系,培育社區文明“新風尚”。將學懂弄通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政治理論學習的第一標準,牢牢把握黨員干部、租賃住戶、“一老一小一新”五個群體的不同特點,聚焦讀書自學、集中研學、宣講輔學、網絡活學、實踐深學五項措施,分層次、多形式、全覆蓋、精準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等舉措,持續開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等網絡文明傳播行動,全面培育社區文明新風尚。
悅和社區開展“幸福我來秀 我為社區代言”展演活動。
深化宣傳教育,唱響文明宣講“好聲音”。依托“雙報到雙服務雙融入”“敲門行動”等載體,創新推行“6+5+N”宣教模式:精心定制黨員“功夫餐”、老年“養生餐”、少年“營養餐”、女性“精致餐”、地企“融合餐”、暖新“滋補餐”六類宣教套餐,精準開展理論宣講、政策解讀、自我提升、文化浸潤、情感交融五類主題宣教活動100余場次,采取專題講座、讀書分享、親子互動、技能培訓、主題沙龍等多種形式,將黨的理論和政策轉化為群眾熟悉的“鄉音”,為強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凝聚力量,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族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強化固本培基 突出共治共享 激發文明實踐內生動力
悅和社區以打造“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樣板區”為抓手,以“多多評·碼上生活”為載體,以文明實踐助推社區善治,通過數字賦能、創新模式、多元共治等措施,形成“微服務”撬動“大治理”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雙向溫暖擴大“朋友圈”。加強黨建引領下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統籌多元力量,組建“紅色共享聯盟”,在事務共商上發力,在服務共享上發力,在活動共辦上發力,將服務觸角延伸到群眾家門口。網格員廣泛收集意見建議,通過事前溝通、會議認領方式,發揮“紅色共享聯盟”聚合作用,完善工作機制,切實為群眾排憂解難。
悅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辦“愛讀書 悅分享”讀書會。
協商議事共解“微難題”。針對矛盾糾紛“點多面廣”的特點,培育“老黨員拉家常調解隊”“草根調解隊”等自治組織,吸納睦鄰專家、金牌調解等近50人,有效化解不文明養寵、商業擾民等矛盾糾紛上百起,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聚焦適齡兒童就近上學難、產業工人夜間出行難等急難愁盼,發揮“紅色共享聯盟”成員單位資源優勢,辦成新增夜間公交線路、新建康巴什區第三小學高新校區、商戶改裝天然氣等民生實事60余項,回應群眾所需所想所盼,繪就幸福悅和的亮麗底色。
睦鄰共治賦能“21℃暖”。成立睦鄰共治委員會,運用“多多評·碼上生活”社區智能綜合服務平臺、“碼上建議征集”等載體,第一時間回應群眾訴求,多方聯動化解百姓煩心事。健全完善城鄉供需對接、“點單、派單、接單、評單”文明實踐工作機制,將“問題清單”轉化為“服務清單”,實現矛盾糾紛零上交、信訪案件零發生、重大刑事案件零發案。悅和社區鄰里糾紛“睦鄰共治”工作法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典型案例。
強化典型引領 突出常態長效 匯聚文明創建強大合力
悅和社區持續鞏固提升精神文明建設成果,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和引領社區居民奮發進取、向上向善。
睦鄰生活驛站拓展社區嵌入式服務業務。
找準“三點”,用好“悅和能人”。完善問癥、問需、問策、問效“四問”機制,推行“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模式,找準打開局面的突破點,聚焦攻堅任務的著力點,滿足群眾需求的落腳點,做到責任無盲區、管理精細化。依托五社聯動實施“種子計劃”,培育“共享奶奶”“果樹爺爺”“巧手達人”“悅和百靈”等社區“紅”人70余人,及時化解矛盾隱患近百起,采納實施合理化建議和“金點子”近40個。
匯聚“三力”,發揮“悅和角色”。匯聚黨組織的“堡壘”力量、黨員的“骨干”力量、群眾的“社會”力量,不斷放大“悅和角色”力量的“倍數效應”,實現從“我”到“我們”、“自覺”到“他覺”的示范引領。整合共建單位、物業企業、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區鄰里節”,常態化開展社會公益、敬老助殘等志愿服務活動,定期在小區發布善行義舉榜,以榜樣的力量帶動更多人崇德向善。
聚焦“三鏈”,擦亮“悅和品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打造紅色力量的“先鋒鏈”,形成閉環管理的“治理鏈”,構建多元共治的“服務鏈”,持續擦亮“悅和品牌”。圍繞環境衛生、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等善舉量化積分,通過積分獎勵,獲得優勝的個人可享受免費理發、便捷就醫、消費抵扣、學位升級等“好人待遇”,獲得優勝的樓棟可優先享受“21℃暖”系列服務項目,讓文明繪就“21℃暖”最美底色。
強化服務惠民 突出發展質效 打造文明和諧宜居家園
悅和社區堅持以緊抓精神文明建設為契機,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水平,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造環境優美、文明有序、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
以暖心項目促服務共享。根據轄區不同人群特點,實施“暖暖相伴”“情暖小屋”“溫暖共享”“紅暖悅和”等六類18個暖心項目,串聯“青·空間”“夕·悅居”“石榴情廣場”“幸??蛷d”等特色功能區,解決新就業群體無休憩場地、獨居老人融入社會難等問題70余件,公共設施更完善、小區環境更宜居、社區服務更暖心,精準發力托起百姓安居樂業夢。
以共富行動促發展共享。以居民需求為導向,適時開設各類公益和職業技能培訓課程,組織開展收納整理、絨衫鉤織、編織籮筐等培訓活動,積極推廣靈活就業模式,創新打造就業創業空間,幫助居民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自主創業、增收致富。依托幸??敌律鐓^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以工代賑項目,促進居民群眾就近就業增收,高質量推動社區集體經濟發展,不斷提升社區集體經濟規范化管理水平。
以文化浸潤促幸福共享。深入實施精神文明示范引領工程,以“文明+”形式,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北疆文化等內容貫穿融入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吸納社區居民加入社區烏蘭牧騎,成立“藝心向黨”“妙剪生花”等文化協會15個,創作編排舞蹈、小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近10個,舉辦“百人共繪石榴圖”“月悅鄰里節”“幸福我來秀”等活動200余場次,提高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創新打造“文化悅和 品質同行”“家人文化”等文化品牌,以一場場“文化春雨”滋潤百姓幸福生活。(供稿:內蒙古自治區文明辦 鄂爾多斯市文明辦 通訊員:馮偉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