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遼寧大連,花香滿城,沁人心脾。
漫步城市,在濱海路看梅花鹿閑庭信步、在港東五街遇“紅馬甲”熱心服務、“生活分類號”列車穿城而過、口袋公園里歡聲不斷、駕駛員習慣性禮讓……一幅幅文明和諧的畫面撲面而來。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賦予城市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大連始終堅持為民、靠民、惠民的創建初心,把文明城市創建作為黨委和政府的重點工程、人民滿意的幸福工程、助力基層治理的系統工程,統籌推進,持續深化,走出一條以高水平文明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創建之路,為大連率先實現全面振興新突破,奮力譜寫好“兩先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強保障和強大力量。

圖為大連東港商務區。
強化頂層設計 確保常態長效
近年來,大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全面部署文明城市創建“1310”行動,確立全域文明創建目標,實施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三項重點工程,開展環境衛生掃保、基礎設施修繕維護、文明交通建設等十大提升行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實行“市區兩級領導包?!惫ぷ髦贫?,市“四大班子”領導、各地區主要領導定期對包保地區和行業開展實地督導檢查,推動重點難點問題在一線解決,著力構建自上而下、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堅持以“補短板、強弱項、建機制、提品質”為工作目標,推動市直單位開展常態化創建工作,指導市直單位對接全市公園、廣場、居民社區等點位,協助做好環境衛生治理、公益廣告宣傳、文體設施完善等任務;在新聞媒體開設專題專欄,深度調查、及時曝光不文明現象,高度重視社情民意收集,認真解決市民來信、電話等反映的突出問題;相繼出臺《大連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大連市志愿服務條例》《大連市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實施意見》《大連市地鐵文明公約》等一批配套保障措施,深入推動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公序良俗轉化為社會法規準則和市民共識習慣。
豐富創建載體 激發共建活力
一份份代表文明典范的光榮榜,一次次刻下大連人的名字。
2023年11月12日,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在危急時刻勇救落水老人,僅留下一句“我是警察”擺手離去的王躍超光榮上榜;2024年4月18日,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發布,西崗區八一路街道林茂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郭志英榮登“敬業奉獻”類別“中國好人”,“我的手機24小時開機,我將24小時為您服務!”這句話是郭志英對轄區居民的承諾……
在大連,“小紅帽”“紅馬甲”“小喇叭”……各類文明典型活躍街頭,他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傳遞正能量。大連堅持以發展的眼光、以解放思想的精神狀態,不斷探索做好新時代精神文明工作的新路子,以項目化工程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牽動,統籌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5+1”工程,全域化高水平文明創建特色越發鮮明、底色愈加鮮亮。
——創新實施文明培育工程,讓價值導向更加突顯。著力抓好模范選樹培育、宣傳推薦,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等一大批群眾認同、可親可敬可學的道德榜樣,全市崇尚模范、爭做先進的風氣日益濃厚。
——創新實施文明實踐工程,讓效果導向更加有力。深化拓展文明實踐陣地“百千萬”示范項目,在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的基礎上,延伸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1549個。推行志愿服務激勵嘉許辦法,探索“積分銀行”、搭建“愛心超市”、量化“實踐指標”,加強對志愿者、道德模范的禮遇幫扶,讓好人好報、德者有得,讓大連的文明土壤越發肥沃、道德星空越發璀璨。
——創新實施文明創建工程,讓全域導向更加鮮明。深化全域全程全民創建,全市7個建成區全部獲評全省文明城區標兵。完善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與文明城市創建同部署、同推進、同落實工作機制。精心策劃推出“愛大連,行動起來!”“文明大連你我共建”等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系列活動,讓文明新風浸潤人心。創新開展文明典型“包樓院”“包路口”“包公園”等聯創共建活動,激發城市治理新活力。
此外,大連還堅持以城帶鄉、城鄉一體,深入實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優化、文明素養提升等工程,充分發揮“一約四會”作用,在鄉村組建700多支志愿服務隊,組織4000多名志愿者,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1部移風易俗小戲小品作品榮獲全省大賽獎項,500余戶農村家庭榮獲省市“十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影響力不斷提升。
聚焦急難愁盼 提升幸福指數
在大連市西崗區香爐礁街道金海社區,古樸的紅磚平房彰顯著特定年代的工業風格,雕塑小品、灰瓦紅墻串聯起這里曾經的記憶。幾年前,金海社區還是屋里漏雨透寒、屋外污水橫流的老舊小區,無供暖、無下水,居住條件差,環境衛生差,痼疾難治。為改變小區環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屬地街道和社區先后召開八次居民代表會議研究具體改造方案,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對于沒有改造空間和改造價值的三處棚戶房采取貨幣化安置的方式進行動遷,對于現狀較好的一處棚戶房進行升級改造。如今,金海社區已煥然一新,其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大連市堅持創城惠民的力證。
農貿市場,一頭是關乎民生的“柴米油鹽”,一頭又是展現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反映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大連把“菜籃子”工程與改善民生、優化環境、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同步協調推進,對農貿市場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為廣大市民營造安全、衛生、方便、舒適的購物環境。以中山區桃源市場為例,通過智慧化升級,構建“智能電子秤+智慧農貿商品銷售系統”,稱重、溯源過程更加透明化,實現“顏值”和“內涵”雙提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大連始終把群眾滿意作為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衡量標準,牢牢把握文明城市創建內涵,凝心聚力推動城市硬件和軟件同步提升?!芭孔印薄安嘶@子”、供暖保障、天然氣置換等一批老百姓期盼的民生實事取得實效。近3年,大連市累計完成49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惠及29.26萬戶;投資5626萬元,完成34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新建口袋公園361個;新增機動車道路停車泊位4.8萬個,非機動車停車泊位1.2萬個……隨著一項項暖人心的民生項目相繼落地,一件件得民心、順民意的好事落到實處,大連市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文明花開香滿園,同心掬得滿庭芳。大連將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不斷豐富文明城市的色彩和內涵,加速攀登一個又一個文明新高地,努力向人民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供稿:遼寧省文明辦 遼寧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