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無聲,精神永存。80年前,毛澤東主席主持召開了延安文藝座談會;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作重要講話。兩次文藝座談會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文藝為人民服務的根本方向一直未變。是什么讓經典文藝作品永葆魅力?是什么讓延安精神燎原星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大型文化節目《從延安出發》如同一部穿越時空的留聲機,以青春視角重溫歷史,讓新時代的光輝與延安文藝的“燈塔之光”遙相呼應,講述文藝作品“人民至上”的創作初心。
風在吼,馬在叫
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河西山岡萬丈高,河東河北高梁熟了
……
《黃河大合唱》是誕生在延安的最經典的曲目之一,一經問世,就傳遍了中國,飛向了世界,震撼人心,經久不衰,鼓舞著億萬中國人民挺身而出保家衛國。這部作品究竟有著怎樣的創作過程,創作者冼星海懷著怎樣的感情寫下這一個個激昂跳動的音符,能有這樣的“魔力”牢牢地吸引住它的聽眾?又有多少青年受信仰的召喚、受音樂的感召,奔赴延安,傳承精神,創作出諸多像《黃河大合唱》一樣跨越時代的優秀作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大型文化節目《從延安出發》第一期以《黃河大合唱》這曲影響了幾代人的經典作品開場。節目請來了參與五百人《黃河大合唱》初代演唱者、100歲前輩藝術家孟于和青年追尋者吳磊,同時邀請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聽他們講述創作初心和那些經典文藝作品背后的故事。
前輩藝術家孟于、青年演員吳磊共同參與節目《從延安出發》
一張長椅,一老一小,暢聊延安時期的記憶,暢談文藝的發展,帶觀眾回顧《黃河大合唱》譜曲者冼星海創作的經過。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受到強烈的震撼,樂思如潮,遂寫就了這一時代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孟于給吳磊講述自己在延安的經歷
“一曲大合唱,頂十萬毛瑟槍?!薄饵S河大合唱》響徹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戰場,鼓舞著無數英雄志士奮勇向前,也鼓舞著文藝工作者傳承前輩藝術家的精神,為犧牲奉獻的英雄放歌。
“一個文藝工作者只有把個人的才華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才能創作出有價值的偉大作品?!泵嫌诙?。
吳磊這樣回答,“作為青年文藝工作者,應該學習前輩的精神,全身心為人民、為藝術付出,傳播正能量,將真善美通過自己的作品傳遞出去,更加勤奮、執著地為這個目標努力”。
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話劇《直播開國大典》、電影《跨過鴨綠江》,更多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用優秀的作品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歷史的照片已經模糊泛黃,如果我們再不做點什么,就真的會消失在無聲奔流的長河里?!本帉ыn真和周莉亞帶來的作品是由上海歌舞團出品的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劇是根據李白烈士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講述了在解放前夜的上海,李俠和蘭芬潛伏的故事。
韓真、周莉亞與觀眾分享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幕后
演員劉威講述了中國國家話劇院話劇《直播開國大典》背后的故事。該劇將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時刻實況轉播的幕后電臺故事首次搬上舞臺,以此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致敬每一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貢獻的平凡而偉大的人民?!霸?949年,用廣播直播開國大典把聲音傳出去是那么艱難的一件事。從這件小事我們也能看出,從一窮二白到今天的科技的發展,這個過程太不容易了?!?/p>
中國國家話劇院黨委書記諸葛燕喃表示,《直播開國大典》是秉承延安文藝為人民創作的精神而創作的,對于參與到總臺節目《從延安出發》錄制與有榮焉,“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成立的延安青年藝術劇院,對于每一個國話人來說,延安是我們的根”。
導演董亞春介紹了電影《跨過鴨綠江》創作的初衷?!犊邕^鴨綠江》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是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作品,真實的歷史、真實的人,是這部作品創作的根本?!拔覀內ブ厮苓@段歷史,展現他們當年的戰斗場景和他們甘愿赴死的精神,更多的是希望,守望這片和平?!?/p>
對話中,有前輩藝術家對青年的囑托,有青年人對創作精神的傳承,他們在共同努力為犧牲奉獻的英雄們放歌。
《從延安出發》不僅是一次對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的全景式展示,更是幾代中國文藝青年的跨時空碰撞——始終以青春之態賦予文藝堅定的信念與前進的力量,是80年來每一代有志文藝青年的滾燙理想,也應是新時代文藝青年的無悔擔當。
《從延安出發》遵循文代會習近平總書記向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提出的殷切的期盼,以傳承延安文藝座談會精神,探尋文藝發展新征程,大力弘揚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偉大建黨精神,大力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讓觀眾在藝術工作者們的深情對話中,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感受著延安時期文藝創作者們的火熱和真誠,感受著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
《從延安出發》于2022年5月23日19:30檔在中央電視臺綜藝頻道播出,共5期。(記者王凌、孫艷芳、李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