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花園屯鎮三墩村,有一所學校是三墩村小學,也正是這所建在明代土長城腳下的小學,讓窮鄉僻壤里走出了一個又一個大學生。這一切歸功于背后默默付出的三墩村小學校長姚建。
“我出生在農村,很小時候,就時常幫家里做一些農活,深知農村人的辛苦和不易。求學以后,就想回到家鄉教書育人,希望能讓更多的農村孩子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币ń衲?8歲,他已在三尺講臺上堅守了24年。對故鄉土地的熱愛、對鄉村群眾的理解、對教育事業的責任,是他選擇扎根鄉村從事教育工作的原因。
踐諾為本,立德樹人
1998年,姚建從河北柴溝堡師范學校畢業后,前往離家五六十公里的山西省大同市新榮區郭家窯鄉二道溝村任教。每個周末,天剛蒙蒙亮時,姚建就騎著他唯一的代步工具自行車,趕往學校。那時學校的辦學條件很艱苦,學生們需要從家里帶板凳來上課,但正是這樣的環境和一批批求知若渴的孩子,堅定了他投身鄉村教育事業的決心。
姚建在輔導孩子們寫作業。圖片來源:山西晚報
“初登講臺,孩子們求知的眼神,讓我覺得成為一名老師去教書育人是非常正確的決定,讓我從心里感到自豪?!币ㄕf。
2000年,姚建被調到三墩村小學執教;2004年起擔任學校校長至今。20多年來,在他的辛勤付出下,山村孩子的夢想從這里起航。
立德樹人是姚建的教育理想。姚建認為,教育更多是在塑造一個人的品格,而不僅僅是將課本上的知識教給孩子?!胺椒秸龑懽?,踏踏實實做人”是他傳授給學生們樸素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因材施教是姚建的教育理念?!懊總€學生的閃光點不一樣”,姚建認為,教育不僅要適應學生的具體情況,還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個人潛力。曾有一名女生在舞蹈方面很有天賦,于是姚建便與她的家長溝通,希望他們能尊重孩子的興趣,并支持她未來在舞蹈藝術方面的學習。
“大帶小”是姚建在三墩村小學創立的傳統。年紀大的同學幫助年紀小的同學疊被、打水、打飯、穿衣,同學們一起玩耍,其樂融融。因此孩子們能很容易地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在陽光下茁壯成長。
關愛學生,扎根鄉村教育
姚建在給孩子們上體育課。資料圖片
提起同事,姚建可以說出每一位曾在三墩村小學任教老師的名字和教學特點:“張老師嚴謹的教學、樸實節儉的生活習慣對我影響很大;于老師的教學方式幽默風趣;王老師的課堂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在教學模式上對我有很大啟發……”
提起他的學生們,姚建的言語中浸滿了回憶,又透著些許自豪。在三墩村小學讀書的,大多是家庭貧困的孩子,有的父母患有疾病,有的來自單親家庭。面對這樣的學生,姚建在擔任老師這一角色之外,還像家長一樣照顧起孩子們的生活起居。
每天早上6點,姚建的妻子馬麗榮就起床為學生們準備早飯,姚建則打理照看學生們的日常生活;每晚宿舍熄燈后,姚建都要親自查看每間宿舍,才放心入睡。
有一次,在體育課上,一名學生在練習跳遠時把鞋摔破了,姚建便叮囑他趁假期回家換一雙。但是下周這名學生來到學校后,姚建發現他腳上還穿著那雙鞋,只是用鐵絲把鞋底和腳綁在了一起??吹竭@一幕,姚建心疼不已。經過了解,得知這名學生的母親患有乳腺癌多年,家庭生活拮據。生活并不富裕的姚建自掏腰包,為這名學生添置了學習和生活用品,并把自己孩子的衣物拿給他穿。后來,姚建還為他向上級部門申請了“兩免一補”。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這名學生順利完成了學業。
2022年8月5日,中央文明辦發布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姚建獲評“中國好人”。面對榮譽,姚建激動地說:“我認為這不僅是鼓勵,更是讓我堅持做好鄉村教育的一份動力?!?/p>
2022年第二季度
姚建入選“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