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橋,一個人,一輩子-中國文明網

一座橋,一個人,一輩子

發表時間:2025-01-02 來源:新華社
字體:
打?。?/a>

  滇越鐵路是云南省第一條鐵路,米軌火車已在這條鐵路上穿行百余年。在滇越鐵路屏邊縣段,有一座標志性的“人字橋”,在懸崖峭壁間挺立百余年。

  烈日炎炎,皮膚黝黑的守橋人楊有光行走在“人字橋”上,他在此駐守已有三十余年?,F在,楊有光和妻子以及另外幾名同事輪班堅守在守橋崗位上,守護著過往火車的通行安全。

楊有光在隧道內巡查。圖片來源:新華社

  當年18歲的楊有光剛入伍就被武裝部長帶到“人字橋”上,開始了自己的守橋生涯,這一守就是33年?,F在,他和妻子以及另外幾名同事輪班堅守在守橋崗位上,守護著過往火車的通行安全。

  值班時,楊有光穿上工作服,拿著手電筒,穿行在隧道和橋梁間,檢查鐵軌特別是“人字橋”上的各種鐵路設施的安全,這是他再熟悉不過的工作內容。

  火車駛經“人字橋”前后,須從兩個隧道穿過。為保障行車安全,楊有光不僅要檢查橋面狀況,還需要精準把握隧道內的情況。他要穿行在隧道內外,巡查大橋整體狀況,沿著陡峭的階梯走到橋下,察看零部件狀況。

隧道口形似人臉,被當地人稱為“人臉隧道”。圖片來源:新華社

  火車駛來時,楊有光站在自己約三平米的值班室門口跨立候車,目視火車駛過“人字橋”,并將火車通過的時間記錄下來。巡橋之余,楊有光在橋頭的值班室內,整理工作日志、打掃衛生,撿拾橋上橋下的垃圾。今年51歲的楊有光有兩個孩子。他是個顧家的男人,平時的生活也很簡單,上山守橋、下山回家,兩點一線地過了半輩子。這么多年來,楊有光唯一的愛好就是養鳥、斗鳥,這是當地苗族男性農閑時喜歡聚在一起進行的一種活動。

楊有光站在橋頭,遠處左側的房子是他山下的家。圖片來源:新華社

  在楊有光的宿舍樓里,幾個大字非常醒目——“人在橋在 與橋共存”,這是他踐行三十多年的誓言。楊有光說:“我早已把‘人字橋’當作自己的家?!睆陌滋斓胶谝?,從18歲到51歲,他始終牢記職責使命,不曾偷懶、懈怠。

楊有光在宿舍樓旁的石桌上吃晚飯。圖片來源:新華社

  他其實也是個熱愛生活的人。兩只蟲子趴在欄桿上打架,他會看得很入迷。檢修橋梁的老朋友來了,他會笑得很開心。他還是個有情趣的人。上山時會帶著自己養的小鳥來陪他一起守橋。他也是個念舊的人。家里的老相簿里除了一張結婚照,其他都是人字橋和曾經守橋時與戰友訓練的老照片。他的家建在人字橋旁邊的山腳下,守橋的時候低頭看就能見到家,在家的時候抬頭看也能見到橋。最近村里改造,房子需要往后邊遷一段距離,老楊為此很是苦惱。

  在家里,老楊給正在橋上守橋的媳婦打了通電話,單位之前給他發的榮譽證書忘了放哪兒了,他想找出來讓記者看看。

正在跟妻子通電話的楊有光。圖片來源:新華社

  這個不善言辭的漢子,或許覺得說得再多,也不如那些榮譽證書更有力量??粗蠗钫驹诖扒按螂娫挼谋秤?,還有身后那座歷經百年風雨洗禮依然屹立不倒的“人字橋”,幾位記者被感動了。青春終將慢慢老去,春花依然年年盛開。也許老楊十八歲那年來到人字橋時,也不曾想過,守好這座橋會是他一輩子的事。正如有些花,它很美麗很優秀,卻藏在角落長在大山深處。

  “人字橋”距離地面有百余米高,要想到達橋上,記者需要沿著鐵軌,打著手電穿過兩條漆黑的隧道,步行半個小時,到橋上時,記者一行幾人都已大汗淋漓。

  楊有光在人字橋村新建的兩座房子均面向人字橋,他和妻子把整個家庭奉獻給了“人字橋”的守護工作。

楊有光在橋上巡查。圖片來源:新華社

  每一個看似平凡的堅守都有其意義。三十多年過去,楊有光從一名清秀小伙兒變成了一位敦實的中年漢子,滇越鐵路也不再繁忙。如今,每天只有兩趟列車經過“人字橋”。但即便如此,楊有光依舊一絲不茍地堅守在崗位上,守護著過往列車的安全。

2024年第三季度

楊有光榮登“中國好人榜”

【責任編輯:高晟寒】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