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給黃山的兩位‘中國好人’回信了!”第二天,經過全國各家媒體的報道,從黃山到淮北,從新安江到淮河,安徽人記住了這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并由此記住了兩個關鍵詞:回信,“中國好人”。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情真意切、語重心長,充分體現了對‘中國好人’的關懷關愛、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對安徽工作的關心。不僅是寫給李培生、胡曉春個人的,也是寫給所有‘中國好人’的;不僅是李培生、胡曉春本人的光榮,也是全省人民的光榮?!?/p>

“我們都是收信人”——2023年,18名放繩工集體簽名留念。葉有輝 攝
一封回信,就是一份囑托,也是一份激勵。
2022年8月15日,黃山市委召開常委會擴大會議。當身著環衛工裝、戴著小黃帽的李培生和穿著防火隊員制服的胡曉春走進會場時,會場里響起熱烈的掌聲。
“今年6月份,我和同事胡曉春懷著一腔熱血和深深敬意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信寄出后,我們是既高興又忐忑。兩天前,當我得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親筆回信時,我真是激動得睡不著覺,直到現在都不敢相信?!敝飨_上,李培生依然有些拘謹。之前,作為“中國好人”,他已經多次為學校、機關、企業做過報告,但在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面對全市的領導,李培生還是第一次。
“我已經在黃山風景區工作、生活了24年。黃山,見證了我從青澀走向成熟,從曾經對山情一無所知到現今如數家珍。黃山不僅讓我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也帶給了我無上的光榮。能夠在黃山基層一線奉獻服務,我感到萬分自豪!錘煉意志,勤能補拙,黃山的需要就是我的動力。其實,我身邊有很多很多同事,他們比我做得更好,他們所付出的比我更多。如今,我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親筆回信,這份榮譽雖然落在我身上,但我覺得它不僅僅屬于我一個人,它屬于黃山,屬于更多默默奉獻的勞動者。請相信,我一定會一如既往地像習近平總書記期望的那樣‘積極傳播真善美、傳遞正能量,帶動更多身邊人向上向善’,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睘榱诉@份發言稿,學歷不高的李培生思前想后,最后,他決定:只說心里話!

李培生在天都峰放繩索。關碧瑤 攝
“8月13日,當我得知習近平總書記給我親筆回信時,我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肯定了我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是對我本人,更是對眾多扎根在黃山一線的工作人員的肯定?!彪S后走上發言席的胡曉春依舊緊張得漲紅了臉膛。
“我于2006年轉業安置到黃山風景區園林局護林防火大隊,自2011年6月起任迎客松第十九任守松人,每年駐扎在海拔約1670米的迎客松旁超過三百天,總共寫下了140余萬字的《迎客松日記》。從部隊軍人到防火隊員,再到迎客松守松人,改變的是工作崗位,不變的是使命和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工作、生活中磨煉鋼鐵意志;學習前輩、愛崗敬業,傳承歷任守松人的經驗和技術;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與迎客松相伴感到無上光榮!黃山不僅給了我工作的機會、奉獻的平臺,而且給了我建功立業、實現人生理想的舞臺。我一定會像總書記在回信中希望的那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爭做社會的好公民、單位的好員工、家庭的好成員?!?/p>

胡曉春對迎客松的支撐桿進行檢查。新華社記者 周牧 攝
客觀地說,從2022年8月13日起,胡曉春和李培生迎來了他們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媒體的聚焦、社會的關注、領導的關懷、親人的關切、朋友的牽掛,都會令人眩暈。但從兩人樸實的話語中,絲毫感覺不到自得和驕傲,他們仍然是黃山上能看到卻不起眼的“黃山松”。(摘自《守護黃山的中國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