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河南開封有這樣一位匠人
為再現官瓷風華
潛心研究二十載
從兼收并蓄到獨出心裁
從繼承傳統到發展創新
讓古老的北宋官瓷在新時代淬火重生
……
他就是陳連義

陳連義在工作室制作北宋官瓷。圖片來源:河南省文明辦
一次邂逅,成就一生執著
1996年
陳連義畢業于河南大學工藝美術系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遇
他和官瓷結緣
并決定傳承官瓷文化、復原官瓷
官瓷指北宋官窯所生產的瓷器
是中國五大名瓷之一
由于官瓷技藝失傳已久且存世器物較少
再加上相關文獻記載只有只言片語
缺乏學習借鑒的樣本和資料
陳連義的復原工作困難重重
為此
他翻閱大量的書籍
走訪各大窯區
拜會眾多大師、學者和專家
深入挖掘梳理官窯文化
逐步了解掌握了官窯文化的核心價值
和官瓷的造型、釉色、典型特征等
陳連義先后發表了8篇
關于官窯文化的論文
并編著了
《瓷說中國 宋官窯溯源考》等書籍
陳連義介紹
由于作為國儀之用
官瓷在造型上古樸莊重、雍容典雅
多為粉青、月白、天青等素色面
器型有瓶、洗、尊及各種仿青銅器型
粉青釉色、鱔血裂紋、紫口鐵足
是官瓷的典型特征和獨特魅力

陳連義創作的北宋官瓷作品。圖片來源:河南省文明辦
源于熱愛,與時俱進守匠心
從選場地、建窯爐到購買設備
這些準備工作迅速完成
然而官瓷的制作技藝
卻如同無垠的迷霧,缺乏史料記載
更無人能夠詳述其精髓
為了尋求突破
陳連義又前往
杭州官窯遺址博物館學習
深入龍泉青瓷廠請教當地匠人
在沒有專業師傅指導的情況下
他親力親為
從選料、配釉到
拉坯、造型、翻模、注漿、燒窯
每一個步驟都精益求精
經過將近17年的反復試驗
陳連義發現
利用開封本土黃河泥+煤矸石燒官瓷
可降低成本百分之五十
經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
官瓷的制作技藝
終于如沖洗膠片般逐漸清晰

陳連義成功研發出以“開封本士黃河泥+煤矸石”作為原料燒出官瓷的技藝。圖片來源:河南省文明辦
陳連義接連創作出一批批
既傳承經典又創新獨特的官瓷復原作品
這些作品獲得國家級獎項30項
國家專利37項和著作權40項
他的作品被各地博物館收藏
其中的《蓮花如意》
更是作為國禮多次亮相東盟博覽會
走向世界舞臺
北宋官瓷燒制技藝也被評為
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連義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
“我定要在這官瓷藝術上闖出一片天地”
他總是笑著說
“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
再累、再苦也是幸福的、快樂的
創造出來一件滿意的作品
高興得能蹦起來”

2024年第二季度
陳連義榮登“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