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曉燕,女,1986年12月生,中共黨員,國藥集團工業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北京市紅十字會稀有血型愛心之家志愿者。2006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暴曉燕參與了無償獻血,那時才得知自己是稀有血型,此后她便加入了“北京市紅十字會稀有血型愛心之家”志愿者團隊。18年來,暴曉燕義務捐獻AB型Rh陰性稀有血20余次,累計6000多毫升。暴曉燕曾榮獲北京市“人道獎”等榮譽。
偶然機會 開啟奉獻之旅
2006年,20歲的暴曉燕第一次參與無償獻血,獻血時才知道自己血型為AB型Rh陰性,這種血型極其稀少,在我國人群比例大約為萬分之三,人稱“熊貓血”。之后,她開始關注和了解稀有血型相關知識,并通過網絡找到了“中國稀有血型”互助群。在互助群里,她看到了許多急需血源的求助信息,感到心如刀絞。她明白,每一滴血液都可能是延續生命的希望。因此,她加入了“北京市紅十字會稀有血型愛心之家”志愿者團隊,成為了一名“熊貓俠”。從那以后,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收到稀有血型求助信息,她都會毫不猶豫地投身到獻血急救隊伍中。
2016年,北京市的一位八旬老人因患有嚴重貧血而生命垂危,急需輸血,暴曉燕立即向領導請假并火速趕往血液中心獻血。直到得知老人得救了,她一路焦急的心情才慢慢放松下來。由于病情特殊,老人大約每50天就需要輸血一次,隨著病情的加重,輸血也變得更加頻繁。從此,暴曉燕和志愿者們開始了一場持續三年多的接力獻血,總共為老人獻血26400毫升。
考慮到老人隨時需要輸血,血液又異常珍貴,暴曉燕每天規律飲食、運動健身,以保證自己的血液能達到獻血標準。2019年底,老人去世了,臨終前叮囑家人一定要感謝這些志愿者們,如果沒有他們自己根本就堅持不了這些年。聽到消息,暴曉燕內心十分悲痛,她回憶道:“這三年的時間,我們和老人早已不是救助和被救助的關系,更像是親人一樣?!?/p>
順義區陸道培醫院一個患有急性髓系白血病的16歲女孩急需輸血。接到緊急求助后,暴曉燕便立即趕往醫院。當時,女孩已經進倉等待移植,但因為紅細胞未達到標準無法手術,需要不斷輸血,輸血量是未知數。暴曉燕通過各大微信群緊急召喚全國同血型的志愿者?!罢娴氖且缓舭賾?。大家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自掏腰包乘飛機、坐高鐵,甚至連夜駕車趕來北京為孩子獻血。直到孩子移植成功,這場接力才畫下句號?!北匝嗾f,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每一場接力,都讓她熱淚盈眶。
血型稀有 愛不稀有
從最開始的有所顧慮,到后來的義不容辭,18年來,暴曉燕義務捐獻稀有血20余次,累計6000多毫升,且仍在繼續。由于血型珍貴,多次現場獻血和幫助患者聯系其他稀有血獻血者后,患者或家屬都以豐厚的金錢表示感謝,她都婉言謝絕了。
暴曉燕了解到稀有血型具有一定的家族遺傳性,也經常聽說許多“熊貓俠”的家人也是稀有血型,并一起志愿獻血的故事。她開始不斷向家人和親戚們講述稀有血型的緊缺性和相關獻血知識。每次獻血后,她都會跟親人們描述救助不同患者的故事,并感慨道:“每當想到是自己的血液讓一個個患者重獲健康或生命,讓一個個家庭脫離痛苦,就更加堅定了我無償獻血的決心,用可再生的血換取不可再生的生命,太值得了!”
漸漸地,親人們都深受感動,在她的鼓勵下進行了血型檢測,發現居住在北京、山西、湖北三地共有5位親人都是稀有血型,他們義無反顧地就近加入了當地的稀有血型志愿者獻血救助隊伍,并多次獻血救人。
暴曉燕是個普通人,卻因為心懷無私之愛而不再普通,她無私奉獻,在義務救助之路上始終無怨無悔,用鮮紅的“生命之源”挽救了一個個寶貴的生命,讓一個個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責任編輯:高晟寒 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