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獻梅-中國文明網
姓名: 劉獻梅
事跡: 郵遞員堅守投遞18年 愛心灑滿大街小巷
類別: 敬業奉獻
省份: 安徽
時間: 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
發表時間:2024-10-14 來源:敬業奉獻
字體:
打?。?/a>

  劉獻梅,女,1976年6月生,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阜陽市分公司投遞員。從事投遞工作18年來,劉獻梅每天的投遞路線長達50公里,投遞的報刊達80多種,重達50公斤,每天投遞兩次。她創建“愛心郵路”7條,義務服務9位老人……18年投遞路,劉獻梅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把每一封信件、每一份報刊,準時準確送達用戶手中,獲得了用戶和周邊居民的認可和好評。劉獻梅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安徽省勞動模范、安徽省郵政優秀投遞員等榮譽。

 恪守投遞職責

  劉獻梅是阜陽郵政的一名普通郵遞員。她每天騎著車子、載著沉重的報紙雜志信件,穿梭于阜陽城的大街小巷,完成繁重、瑣碎的投遞工作。劉獻梅的投遞范圍很大,東到河濱路,西到潁州中路,南到文峰路,北到潁河西路,幾乎占據了阜陽市老城區的一小半。街巷狹窄、縱橫交錯,她每天跑兩趟,要載起80多種、重達上百斤的報刊,走街串巷把報刊信件送到18家單位、300個私人訂戶手中。

  從當一名郵遞員開始,劉獻梅不知道換了多少輛郵車,走了多少里路,朋友開玩笑說街道都被她的郵遞車輪子磨明了。劉獻梅一干就是18年,她對投遞范圍里的路熟悉了,投送的報紙雜志熟悉了,對人更熟悉了,哪個訂戶住那條街、叫什么名字、訂的是什么類型的報刊,都記得清清楚楚,一問便知,她成了人們心中的“活地圖”。劉獻梅的投遞總是準時可靠,漸漸地,人們一看到那輛綠色郵車穿過,就知道是幾點幾分了。長期下來,大家都把她當做親人一般,一位老教師說:“雖然年齡大了,眼睛也不好使了,可取報讀報早已成了我的習慣,十幾年來,獻梅就像我的手表一樣準時。她要不來,我這心里還空落落的呢!”

  延伸服務觸角

  有人說,做郵遞員不就是跑跑路、送送報紙嗎??此坪唵?,實際是一項非常細致、繁雜的工作,不能出任何差錯。18年來,劉獻梅一直把“人民郵政為人民”牢記在心里,把提升服務質量刻在腦子里,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有“三心”(熱心、耐心、細心)、有“三勤”(手勤、嘴勤、腿勤)。從工作起,劉獻梅每天早上六點半就到河濱營業部,把郵件從車上卸下來,數報清分,報刊在她的手中翻飛,落入一個個格口,又有序地整理到一起,扎成一捆一捆裝進了郵包。把郵包在郵車上放好,劉獻梅便迎著朝霞出發了。面對這么大的投遞范圍、這么多訂戶,怎樣才能最快、最準確的送到訂戶手中?劉獻梅開始在提高效率上動腦筋,每次都復盤哪條街巷不走回頭路、先送誰家最節約時間。一回生二回熟,劉獻梅在不斷摸索中,將投遞路線規劃得越來越準確、完善,并印在腦子里。大大減少了時間成本,提高了投遞效率。

  劉獻梅工作的時候總是隨身攜帶分發清單,詳細記錄各單位、訂戶所訂報刊的名份數、單位科室編號以及收發員的聯系方式等,以免延誤。她還有一個隨身攜帶的小本子,把投遞路上遇到的問題、困難,特別是訂戶的要求一一記錄下來,在后續服務中整改。比如,有些單位雖然都有收發室,但她仍堅持把報刊送到辦公室,親手交到客戶手中,了解用戶的需求,征求一下意見。再比如,劉獻梅投遞范圍在老城區街巷里,訂戶樓道下多有統一安裝的“報箱”,只要把報刊信件朝里邊一放就算完成了任務。但劉獻梅考慮到現在讀報刊的多是獨居老人,有的腿腳不便,有的不記事兒,開箱不一定及時。于是她上門征求意見,誰要是希望把報刊直接送到手里,她就再爬幾層樓,直接送進家里。遇到書寫有誤、地址不詳的“滯留”信件時,劉獻梅不會簡單“退回”處理,而是想盡辦法及時把信件送到用戶手中。2023年1月,劉獻梅在整理分發信件時,發現一封從北京寄來的信件,沒有門牌號,也沒有手機號碼,只寫了“河濱路名鴻花園某某收”幾個字。這種信件按行規是可以直接退回的,但細心的她發現信封右下角印有“技能鑒定”字樣,想必是用戶急等著用的憑證,她立即帶著這封信到轄區派出所查詢收件人信息,又到社區打聽其居住地址,歷經三次波折最終把信件交到用戶手中。

 愛心灑滿郵路

  劉獻梅工作時身著綠色郵政工裝,顯得干練又精神,說話總是笑瞇瞇的,很有親和力。時間一長,投遞區的居民都認識了她。有些老人把她當成親人,一天不見,甚至還有點想念。有時候看著“親閨女”風里來雨里去,十分辛苦,心中不免疼惜。大家夏天送一瓶汽水飲料、一碗綠豆湯,冬天就送一瓶熱牛奶,還寫上紙條提醒“閨女”記得喝。還有些老人勸她換一個輕松些的工作,劉獻梅總是笑笑說:“投遞工作是累點苦點,但是和大家有了感情,舍不得了?!?/p>

  幾年前,安徽郵政系統倡議各地創建“愛心郵路”。劉獻梅開始琢磨,現在愛看報刊的多是些老人,有的年齡偏大行動不便,有的兒女不再身邊無法照顧,還有的患有基礎病需要幫助,自己何不抓住機會做點事。于是,她再一次仔細調查了投遞區老人的家庭具體情況和分布的位置,結合投遞所跑的“路線”,規劃出了7條“獻愛心路線”,一邊投遞報刊,一邊順路幫助老人購物、買菜、買藥,捎帶運送垃圾等。有的老人很孤寂,心里有話無人訴說,她還會耐心地陪老人談心。家住潁上路國庫家屬院的賈大爺80多歲了,自從老伴去世后經常一個人在家,劉獻梅每天送報時總要跟老人聊上兩句,周末幫老人把屋子收拾地干干凈凈。時間一長,老人就很依賴這個“閨女”。有一次,賈大爺突然頭暈,子女不在家,他就給劉獻梅打電話。劉獻梅第一時間趕過去,打車送老人去了醫院,辦好住院,直到老人的家人來了才離開。

  劉獻梅說:“做一件小事容易,一直堅持做一件小事不容易?!彼龜的耆缫蝗毡甲咴谕哆f路上,將愛傳送到每家每戶。(責任編輯:郭雯 張慧)

中国精神文明网网站©版权所有
国产百度云网曝门在线观看_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品_亚洲熟女www一区二区三区_俺去鲁久久综合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