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建軍,男,1957年8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經濟開發區農聯村黨委書記、村主任。他扎根基層28年,帶領村民創業,探索出了一條有農聯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將昔日貧困的小村莊蝶變為現代化的新農村。他為村民建立起“生、幼、學、醫、老、故”全覆蓋的福利保障體系,注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出倡導文明殯葬新風的公益性一站式殯儀服務中心,讓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融入百姓生活。
搶抓機遇謀發展 從瀕臨破產到“超億元強村”
1996年趙建軍臨危受命來到農聯村任書記時,面對的是個大困局:6家村辦企業奄奄一息,村級可用財力近乎于零,發展成了迫在眉睫的難題。為此,他放棄了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一心撲到強村富民的事業上。憑借著敏銳嗅覺和辦事魄力,趙建軍搶抓發展機遇,先是給村辦企業“動手術”解決債務問題,又給村里修建了第一條5米寬的水泥路接通市區主干道。
在他的堅持和努力下,農聯村作為全市唯一一家有政府批文的村級經濟開發區,以發展工業為龍頭,甩開了“貧困村”的帽子,2015年就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但趙建軍并沒有因此滿足,他深知依靠廠房租金的“房東經濟”并不長久,為此他在全國四處走訪調查,召集村民代表開會反復商討,將高質量、高效益、高惠民、可持續發展確定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他的主導下,農聯村積極探索村級經濟改革試點,創立了自己的投資公司,投資高新技術企業40余家,其中7家已上市。以資本為紐帶的全新探索為集體經濟打開了廣闊的空間,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建設進一步健全,初步實現了產業升級、人口聚集、城鎮發展的良性互動。如今,經過先后搶抓鄉鎮企業崛起、民營經濟騰飛、城鄉一體化建設、創新轉型發展四次歷史機遇,2023年農聯村可用財力突破1.11億元,并以10%的年均增長率穩步提升,昔日貧困的小村莊華麗蝶變為如今現代化的新農村。
一心為民辦實事 從疲敝積弱到“明星幸福村”
沒有農村工作經驗的趙建軍開始并不被百姓看好,村級經濟的羸弱更是讓村民對村干部缺少信任。趙建軍在民情日記里寫到:“我是農民的兒子,更是農聯的兒子,一百個好不如把村民的事辦好?!彼钪迕駬屖論尫N的苦,自掏腰包東拼西湊也要給老百姓購置收割機,看著老百姓用起了收割機,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對待村民,他更是“百問不厭,百事必解”。即使是休息日,也能隨時找到趙建軍;哪怕是瑣碎的家務糾紛調解,他也從不敷衍。28年來,他寫下了7000余篇民情日記,涉及民生的無論是大事小事,件件有著落。他常說,“三件事”的原則不能破,“涉及村民困難的事,再煩也要辦好;對村民有利的事,再難也要做好;有損村民利益的事,再小也堅決不做”。2004年7月,在趙建軍的牽頭下,農聯村組建了全市第一個村級愛心幫扶會——農聯愛心基金會,趙建軍擔任會長,并個人捐資2.2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截至目前,累計支出821萬元,用于補助各類相對困難群體。村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每到村黨總支換屆改選,趙建軍總是以全票當選。
農聯村經濟發展好了,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民生。每年拿出村級可用財力的2/5用于村民福利,讓村民共享發展成果。2012年以來,農聯村的“福利”令人艷羨不已:“科教強村”獎學金已發放573.8萬元,獎勵優秀學子455人;65歲以上老年人福利已發放10303.35萬元,惠及20375人次;自費部分報銷90%的大病醫療救助讓838戶家庭擺脫因病致貧……農聯村構建起了“生、幼、學、醫、老、故”全覆蓋的村民福利體系,真正實現了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對趙建軍村民都稱呼他為“貼心書記”。
文明為魂塑鄉風 從散亂臟差到“全國文明村”
趙建軍始終堅持“致富更要立德”,大力推進文明鄉風建設。為切實解決村民集中居住后辦理白事極為不便的實際困難,趙建軍還主導建設了公益性一站式殯儀服務中心“孝恩堂”,制定了喪事簡辦流程,免費提供各類設施和物品,用完備的設施、用心的服務讓文明殯葬變為“主動選擇”。有村民去世,趙建軍還要帶著“兩委”班子去到孝恩堂靈前吊唁?!靶⒍魈谩弊鳛槿屑形拿鬓k喪場所,也成為附近的外村村民的選擇,得到了一致好評。
在文明之風的浸潤下,農聯村于2017年獲評“全國文明村”。作為“全國文明村”的當家人,趙建軍更不忘在更大的格局中承擔更大的責任。農聯村結對幫扶了貴州沿河黃池村、宿遷市龍河鎮和平村、新疆鞏留塔什干沙孜村,不僅帶去幫扶資金,更是親身參與文明實踐、為基層干部授課、與當地群眾密切交流。他還成立村控股文化公司致力傳播先輩事跡,將文化的聲音、精神的力量傳向更多更遠的地方……(責任編輯:周勝武 楊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