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旦增,男,1963年9月19日,中共黨員,拉薩市林周縣春堆鄉卡東村黑頸鶴巡護員。旦增從小對野生動物情有獨鐘,從2015年開始,他作為巡護員開始守護野生鳥禽,9年來一直默默堅守在黑頸鶴保護之路上。
默默堅守 只為冬聞鶴鳴
地處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帶的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林周縣,被稱為拉薩“糧倉”。每年的冬季,林周縣虎頭山水庫因兩面夾山,周邊有大片的良田,成為黑頸鶴覓食、夜棲的佳地。黑頸鶴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上唯一生存、繁殖在高原的鶴類,素有“高原仙子”“鳥類大熊貓”的美譽,群眾習慣稱它們為“幸福鳥”、“吉祥鳥”。
2015年,旦增成為一名黑頸鶴巡護員,對于這份工作,旦增打心眼里熱愛?!俺蔀楹陬i鶴巡護員,是大家對我的信任,我以此為榮?!钡┰稣f,自己是野生動物們的“服務員”。這些年,他一直默默的守護著黑頸鶴,與這群“高原仙子”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們(村民們)都愛開我玩笑,如果他們上午在哪個山溝里看到了一群黑頸鶴,下午在甜茶館里遇到我就要調侃說,旦增家的黑頸鶴又多了一群?!钡┰鲂χf。有趣的是,旦增的普通話并不好,聽、說能力有限,但他非常喜歡科教自然類的電視節目,《人與自然》是他的必追劇。
隆冬時節,林周河谷灘涂遍布、草甸泛黃,收割完的青稞田里,牦牛正在啃食著殘留的青稞桿。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成群的黑頸鶴在林周縣澎波河流域過冬,也是旦增最為忙碌的時期?!懊磕甑搅诉@個時段,我都會提前做好準備,每天盼著黑頸鶴回家,看到它們回來過冬就會第一時間把這個喜訊分享給大家。次年3月黑頸鶴北飛,我們感覺就像親人外出,盼著來年它們再回來?!钡┰稣f。
把黑頸鶴當自家孩子照看 健康平安是最大的心愿
旦增每天的工作任務就是巡護、投喂、救助。騎著他的摩托車,從卡東村一路巡護到虎頭山水庫往上區域,巡邏路上,旦增四處觀看,注意網圍欄、電線桿處有沒有被纏繞或撞上的黑頸鶴,有無流浪狗等攻擊黑頸鶴,查看黑頸鶴是否有生病情況等,仔細觀察棲息在這里的包括黑頸鶴在內的各種野生鳥禽的生存狀況。
早上8時許,旦增已收拾妥當,騎上摩托車就出門了。晨光熹微,虎頭山水庫、卡孜水庫水霧彌漫、波光粼粼,遠遠的就能聽到鶴鳴聲此起彼伏。旦增在水庫邊小憩,感受迎面而來的喧鬧,隨后仔細查看草叢、水庫周邊黑頸鶴生活棲息情況,方才安心的離去,接著奔赴下一個巡護點。天亮出門,天黑返回,每天巡護三四十公里的路途已經成為一種常態,至今他已經騎爛了兩輛摩托車?!拔易钪饕南敕ň褪鞘刈o自然生態環境,看到野生動物越來越多,我心里就會開心?!边@些年,旦增主動把聯系方式告知了虎頭山水庫周圍的群眾,希望如果有人發現受傷的黑頸鶴,能及時聯系自己。十年間,來這里越冬的黑頸鶴種群數量已經從2005年的1200多只增長到現在的2300多只,虎頭山水庫片區也被列入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旦增曾救助過4只黑頸鶴,它們都回歸了大自然。其中有兩只黑頸鶴在旦增家住了8個月,其他人都無法靠近這兩只黑頸鶴,只有見到旦增時,黑頸鶴才會放下防備。旦增親切地為它們取名“次仁”(藏語指長壽的意思)和“瓊達”(藏語指寶貝的意思)。待到黑頸鶴傷愈,回歸自然,旦增心里便多了一份不舍和牽掛。
在旦增的家中收藏著這樣一張照片,旦增拿著裝滿小麥的編織袋,“次仁”和“瓊達”圍在他身邊,這是旦增與他守護了9年的黑頸鶴們唯一一張合影,也是旦增最珍惜的東西。
薪火相傳 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道路上接續相伴
旦增說,家人很支持他的工作。旦增的愛人次珍說,現在一家人和他一樣,出門處處留意黑頸鶴的動向?!拔覀兤綍r在哪塊農田里看到黑頸鶴比較多,回來也會和他‘匯報’,讓他留意?!贝握湔f。
“我會將這個工作堅持到干不動了為止,也會讓我的孩子知道,守護黑頸鶴的工作是很重要的。我干不動了,就讓孩子繼續干?!比缃?0歲的旦增說。
落日的余暉映紅西邊的天空,在外覓食的黑頸鶴也準備“返家”。隨著年歲的升高旦增巡邏的腳步日漸蹣跚,他和每天陪自己巡邏的小兒子桑珠約定,如果哪天他干不動了桑珠將接過父親守護黑頸鶴的接力棒,替父親守下去。這個約定,不僅是父子間的契約,更是當地人守鶴護鶴傳統的延續與繼承。(責任編輯:王楠 范磊)